机器人独角兽深陷停摆危机!记者实探:人去楼空,联合创始人已离职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张淑贤 陈雨康2025-03-31 23:06

在行业站上风口之际,昔日人形机器人独角兽达闼却深陷停摆风波。

3月31日,有消息称,达闼广州分公司大门紧闭,水电供应中断。证券时报记者实探达闼位于上海闵行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发现,展厅同样大门紧闭。园区招商人员透露,去年12月,达闼已搬走。

“我们仍在正常运营。”达闼官方电话接线员在回应记者时表示,但他同事证实广州办公室与上海基地展厅已“人去楼空”。

实探上海基地:展厅大门紧闭

根据达闼官网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智能机器人领域的独角兽头部企业,全球领先的云端机器人创造者、制造商和运营商。

在近年来的多个人工智能展会现场,达闼人形机器人可谓出尽了风头。比如,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达闼展示了人形双足机器人XR4、CloudGinger等产品,并展示了人形机器人正与数字人共同翩翩起舞的场景,成为了展会上的“顶流”。

这样一家昔日人形机器人独角兽企业,却在成立10年后,也即人形机器人应用元年的2025年,曝出停摆风波。

3月31日下午,证券时报记者实探达闼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发现,园区较新,但颇为冷清,很少见到人。

张淑贤/摄

张淑贤/摄

而位于入口处的达闼展厅更是紧密大门,展厅门口还可见“达闼新镇云端机器人世界”的字眼。

张淑贤/摄

张淑贤/摄

记者拨通园区外墙上的招商电话,对方表示,园区为金地,当时以达闼IP联合拿地,“达闼这边有厂房,但去年12月就搬走了”。

2021年,记者曾采访达闼一位联合创始人,据他透露,公司闵行基地项目达产后,年生产机器人关节预计可达1000万台套,将是目前全球机器人关节产量总和的2倍以上,届时达闼闵行基地将成为全球机器人关节出货量最大的工厂。

彼时,该联合创始人还透露,达闼基地达产后,将吸引云端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上百家企业入驻,还将吸引研发机构、科研机构以及国家测评认定和监测中心等入驻,将基地打造成为智能服务机器人高端制造基地。记者获悉,该联合创始人也已离职。

“我认识的貌似都离职了,欠薪是普遍现象。”一位已于去年7月离职的达闼上海公司员工告诉记者,“不能说正式倒闭,但算是进‘ICU’了。”

公司回应:仍在正常运营

然而,与关门、离职和欠薪相伴的是,达闼机器人仍在拓展“朋友圈”,不时宣布达成的新合作。

3月17日,达闼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公司与厦门松霖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松霖机器人”)在厦门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后者是A股上市公司松霖科技旗下专注于机器人业务的全资子公司。

在这消息中,达闼提到,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创新领域产业机会,合作的重点方向是共同研发和推广一款配置“灵巧手”的洗护康养功能的人形机器人。

今年1月9日,天津津南区与达闼签署投资落地协议。根据当时的消息,达闼机器人未来将加大在津南区的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我们仍在正常运营。”3月31日,达闼官网披露的官方电话接线员向记者表示。但他同时证实广州办公室以及上海基地展厅“人去楼空”的情况,“上海办公室在展厅后面”。详细情况,他让记者留下联系方式,会有专门同事对接,但截至记者截稿,尚无人联系。

上述已离职的上海公司员工告诉记者,“在运营的应该是北京团队”。有消息称,达闼创始人兼CEO黄晓庆仍在努力“找钱”。

曾是国资创投眼中的“香饽饽”

企查查显示,达闼全称为达闼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已经历6轮融资,并在2019年B轮融资后跻身为独角兽企业。投资人中,包括软银、朗玛峰创投、博将资本、凯旋创投等VC,并得到了上海、广州、珠海、北京等地产业基金的支持。

上述联合创始人当时接受记者采访时曾透露,软银愿景基金曾是达闼机器人的最大股东。

记者了解到,达闼曾两度考虑IPO。2019年7月,达闼曾递交招股书,拟在纽交所上市,计划募集5亿美元资金,用于研发、销售渠道的开发和市场份额的扩大等。此次IPO因种种原因最终搁浅。2023年3月,又有消息称达闼考虑赴香港IPO,但最终依然夭折。

而在达闼近年来的融资历程中,地方国资曾多次扮演领投角色。2021年,达闼机器人完成了约15亿元B+轮融资,由上海城投旗下诚鼎基金和上海国盛及珠海国资联合领投。

达闼机器人最近一次融资是2023年的C轮融资,该轮完成交割的融资规模超过10亿元,由广州政府投资平台知识城集团和上海国资平台上海国盛集团联合领投,水木春锦资本跟投。

C轮后,达闼估值一度达到223亿元,甚至成为了当时国内估值最高的机器人独角兽企业。IT桔子2024年5月发布的《2023—2024年中国机器人赛道投融资报告》显示,达闼估值达到30.77亿美元(约223亿元),领衔中国机器人行业独角兽,远超第二名20.8亿美元的估值。

责编:叶舒筠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