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丨“最强盈利”财报下,险企如何面对分红难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邓雄鹰 刘敬元2025-03-31 10:22

迎来“最强盈利”财报季,如何分红派息却成了上市险企的新难题。

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上市险企净利润、净资产及股东分红率等核心财务指标的不确定性提升。相较旧准则,新准则下上市险企的净利润表现与资本市场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单一年度的净利更加难以反映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价值。在净利润波动加大的情况下,如何管理财务波动和制定稳定可持续的分红政策,是需要解决和应对的课题。

“最强盈利”下的分红难题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中国人保、新华保险2024年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476亿元,同比大增77.7%,迎来了“盈利最强”财报季。

在2024年净利润大增的情况,险企分红也相当大手笔。统计显示,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分红907.89亿元,同比增长超两成,分红数额亦创新高。

在五家险企中,新华保险的分红被多份研报认为超出预期。在2024年盈利增加201%的情况下,该公司分红比例保持在不低于30%的水平上,2024年全年合计拟派发股利78.93亿元,同比大幅增加近200%,分红接近2023年全年净利润。这一分红方案随之受到资本市场正向反馈。

不过,新华保险2024年分红对其偿付能力充足率的影响约8.18个百分点。从近几年看,2024年分红对新华保险偿付能力的影响程度高于往年。该公司2月底曾公告,欲发行100亿元永续债。

其他险企中,除中国平安分红金额连续13年稳定增长外,中国人寿拟2024年全年分红共计183.72亿元,分红金额同比增长达到51.1%;中国人保拟全年分红派息共计79.6亿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5.4%;中国太保拟全年派息103.90亿元,同比增长5.9%,这是其自2007年上市以来第三次分红超百亿元。

然而从分红比例来看,上述三家险企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分别为17.2%、18.6%和23.1%,打破了近年来不低于30%的分红比例惯例。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新会计准则在净利润波动上存在“放大效应”,使得单年度净利润波动远超往年范畴,同时单年净利润的“短期表现”,也难以真实反映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长期负债经营的真正盈利和价值。有研报点评派息率下降时分析,尽管当期分红率略低于预期,但其认为这是相关保险公司为保持长期分红稳健增长所做的合理调整,继续看好长期分红能力。

事实上,中国人保透露,在旧会计准则下,该集团2024年的分红比例在30%以上,并且比例还有所提升。

新准则的“放大效应”

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上市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波动加大,这也成为行业执行新准则的保险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

中国人保管理层在发布会上表示,主要原因在于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之下,更多金融资产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部分资产浮动盈亏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体现在当期利润表中。这些账面的浮动盈亏如果没有兑现,还会随着资本市场波动而波动,有时波动的幅度还比较大。

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了2024年A股五大上市险企分季度归母净利润表现显示,在第一季度股市低迷期,五家险企中有四家公司净利润负增长;第三季度系列政策利好下股市进入“爆发期”,上市险企净利表现也如同坐上了“火箭”,其中中国人寿、中国人保、新华保险三家公司单季度净利润同比增幅区间为17倍至23倍。

受2024年资本市场行情带动,多家险企2024年总投资收益明显增长,推动净利润大增并创历史新高。显示出,新准则下上市险企的净利润表现与股市表现出更强的相关性,净利润的可预期性变差。

以中国人寿为例,其2024年末持仓的5010亿元股票中,约4400亿元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这意味着,简言之,如果这部分资产上涨10%,将使其账上利润增加440亿元。这一影响程度远高于旧准则。在旧准则下,中国人寿2023年末持有的4300亿元股票中,市值变动影响当期利润的股票资产仅不到200亿元。其余4100亿元股票为可供出售类资产,虽然也以市价计量,但市值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不直接影响利润。

中国太保管理层在业绩会上亦表示,保险行业实施新会计准则后,由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权益资产占比远远高于其他金融行业,所以近两年来险企的相当一部分损益波动主要来自于投资业绩尤其是市场基准的变化,淡化了保险业绩以及投资超额收益的贡献,无法充分反映公司的实际盈利状况和长期盈利能力,从而导致市场对保险行业估值体系和投资价值产生困惑。

其同时认为,相对净利润,营运利润剔除了短期投资波动等因素的影响,能够更好地体现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基本逻辑。

中国人寿管理层亦表示,公司在制定派息时严格执行关于上市公司派息的相关规定,并综合考虑公司盈利水平及其波动,同时也要考虑公司偿付能力等情况,从而更好地平衡全体股东的整体利益以及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并表示,会考虑寿险的长期性特征,对利润的波动性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派息水平做一定的平滑处理。未来,将继续做好派息工作,基础的是要继续强化公司的价值管理,把价值做高,让股东充分分享公司长期稳健发展的红利。

“我们的考虑是,在保持旧准则下分红比例不下降的基础上,实现每股分红的稳定增长。”中国人保管理层介绍,未来,人保将积极研究以每股分红长期稳定增长为核心,同时兼顾新准则下分红比例和股息率的分红政策。同时,努力增强自身盈利能力,以期向股东提供持续、稳定、可预期的回报。

中国太保管理层表示,公司利润分配将综合考虑公司的偿付能力、经营发展的长期投入、股东当期回报和财务的灵活性等因素,现金分红金额的厘定主要参考归母营运利润,兼顾考虑投资正向贡献的影响,并充分考虑股东当期回报的要求,当净利润持续显著好于当期营运利润的时候会合理提高当期分红,与股东及时分享经营成果。公司将不断完善分红政策,以此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公司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定力和毅力。

多举措降低财报波动

保险公司正在采取多种方式,降低财报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

不少保险公司加大了OCI类(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直接计入其他综合收益)股票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力度。

新华保险2024年年报显示,发挥好险资耐心资本优势,向高股息OCI类等持有型权益资产进行策略迁移。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高股息OCI类权益工具投资由年初的53.70亿元增长至306.40亿元,增长470.6%。

据券商中国记者统计,今年以来,6家保险公司共发布11次举牌公告(含港股),举牌次数超过去年同期,且已超过2023年全年,创下单季举牌数量新高。

业内人士表示,保险公司增加以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规模,也将至少在一段时期内,推动收益和报表更加稳定。

而保险公司权益投资加剧利润表波动,也制约了险企开展权益投资。目前,险资正在探索创新方式入市。今年3月初,金融监管总局新批复5家保险公司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至此,已有8家保险公司获批开展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总金额1620亿元。其中,1120亿元为今年新增。

行业人士表示,长期股票投资试点政策,采用OCI类、权益法等计量方式,属于非市价计量,减小了股价短期波动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的冲击。

不过,市场和保险公司自身对新会计准则下的业绩表现仍需要一定适应期。国君非银刘欣琦团队曾提出,新准则后上市险企净利润、净资产及股东分红率等核心财务指标的不确定性提升,主要为资产负债错配导致,上市险企亟待改革考核模式,回归利润“真实增长”。

在新旧准则切换期间,如何更好地平衡各类资产,让资产和负债有更好的联动,使利润波动以及净资产波动都进入相对可持续、可预期的范畴,是保险公司需要应对的课题。

排版:刘艺文‍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