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工商银行公布的A股2024年度报告显示,2024年,工行实现营业收入近8218亿元,同比下降2.5%;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近3659亿元,同比微增近0.5%。截至2024年末,工行总资产达到48.8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
工行行长刘珺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 2024年是工行成立40周年,过去一年,工行着力增强各业务领域的价值创造力、市场竞争力、市场影响力、风险管控力,交出了一份运营稳健、稳中有进的良好答卷。
谈及对今年业绩的预判,刘珺承诺,一定会走到市场平均值的上面,一定会跟市场走出大致一致的方向,并且在市场均值之上,实现工行对利益相关方的合理回报。
他表示,工行将围绕打造干净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平衡协调可持续的利润表,推动资产资本资金、存款贷款收入、做强做优做大相协同,更好平衡价值创造、市场地位、风险管控、资本约束,确保关键经营指标保持稳健。
基于良好的业绩,工行董事会建议派发2024年末期普通股现金股息,每10股1.646元(含税),派息总额约为586.64亿元。2024年中期及末期派发现金股息合计每10股3.080元(含税),总派息额约为1097.73亿元。
对于2024年度近1100亿元的拟派息规模,刘珺表示,“这放在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身上都是相当可观的数额,我们向资本市场的持续正反馈一直坚持下来,在A股上市公司中分红总额稳居前列。”
2024年,工行A股和H股年度涨幅分别为44.8%和36.4%,按年均股价来计算,股息率分别达到了5.32%和7.49%。
三个“没有变”:负债管理永远是一道难题
“去年是工行40年后再出发,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是要穿越低息差的环境,这对于这么大资产负债表的银行而言,压力可想而知。”刘珺称。
回顾2024年的经营业绩,刘珺用三个“没有变”和三个“立起来”作为简单概括。
谈及三个“没有变”, 一是从价值创造看,去年工行实现净利润增长0.5%,“这么大的规模还能有正增长,确实不容易。”刘珺称。对于营收增速的下滑,他认为“与市场整体趋势保持一致,并且下降幅度在可比同业中相对较好”。特别是在去年三四季度,工行营收和净利润均实现单季正增长,息差仅下降1个基点。
“考虑宏观利率环境和内外部市场变化等因素,工行的创收能力和价值创造能力并没有减弱,我们始终还保持强劲的动能。”刘珺称。
二是从服务实体经济看,去年工行总资产规模增长近9.2%,其中,境内人民币贷款余额较上年增加2.3万亿元,人民币债券投资较上年增加2.2万亿元。
“面对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的局面,工行货币政策传导主渠道的作用发挥愈发高效。”刘珺称,同时,我们加快清理高成本负债,不断筹措更低成本资金,2024年末,人民币存款付息率降低到1.62%,在可比同业中应该是最低的,有效支持了资产负债表的扩张。
刘珺分享了对低负债成本重要性的看法。他认为,负债管理永远是大型商业银行必须要解的一道难题。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负债成本,信用曲线会一定程度地下沉,银行就会承担高风险的信贷业务,如果这类业务在资产负债表中占相当一部分比重,对整体质效就会产生重大影响。
三是从风险防控的角度,去年工行不良率下降、拨备覆盖率上升,使用核销资源多增124亿元达到851亿元,上述“两增一减”的指标说明“安全垫”更加厚实。
“工行并没有做会计科目之间的腾挪,也没有做资产负债表的‘粉饰’,是用真正的收入增长来促进资本市场的正向回报。”刘珺强调。
三个“立起来”:现代金融服务是第二增长曲线
在刘珺看来,工行有比较强的发展韧性和经营韧性,韧性来自于规模效应和范围效应。“因为我们有一张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强大的客户基础。工行的资产负债表与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匹配度相当高,按照产业、区域、客群进行均衡配置,既有顺周期的驱动,也有逆周期的布局。”
基于上述的强大资产负债表和客户基础,工行认为要有三个“立起来”。
一是国际化、综合化的全域和多元要“立起来”。国际化包括境外机构网络布局的完善,综合化则指金融业务牌照和子公司的丰富。
“如果国际化再推高2-3个百分点,综合化再推高2-3个百分点,相当于非商行所获得的收入来源就会扩大5%-7%。”刘珺称,如果这样扩大效能,最终会形成一个价值创造更加多元化的资产负债表。境外机构和子公司这两个板块的营收贡献已达到9.6%,税前利润贡献已达到11%,多元化收入来源和业务布局的拓深拓宽,会有真正的财务数据做支撑。
二是把现代金融服务“立起来”。这被工行看作是未来经营发展的第二增长曲线。所谓现代金融服务,据介绍,以服务金融基础设施为例,工行是国内证券期货市场最大的代理结算银行,是银行间市场最大的投资承销和交易商。依托清算、结算、支付、托管等基础功能的扩展,能串联投行、资管、财富、交易等新型业务。
“如果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永远是以贷款为主的资产和以存款为主的负债,就会比较‘重’,灵活性和交易性会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工行一定要把现代金融服务业第二支柱立起来。”刘珺称。
三是把金融科技数字赋能充分地“立起来”。在“人工智能+”时代大背景下,工行推出的金融大模型已应用在20多类业务、200多个场景,承担工作量相当于4.2万人/年。
校对:苏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