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公司靠着iPhone的吸引力,一举让iOS系统成为全球最赚钱的软件生态时,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件事——当一个划时代产品问世时,谁能主导产品的“大脑”,谁就能成为它的“链主”。
站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的前夜,以互联网巨头为主的基座大模型玩家,正在大举进攻具身智能领域。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百度、阿里、字节、华为、腾讯等AI基座模型头部大厂,已经悉数开放并大力推介基座模型的具身智能。另外,包括小米、京东、vivo、美团等均通过自行开发或外部投资的方式,入局具身智能。
“我们属于分包商,就连本体厂商也最多是总包,只有具身智能才是大玩家”,一位人形机器人零部件行业从业者向记者表示,其一定程度代表了当前从业者对具身智能在这个未来产业中地位的判断。
躬身入局
“腾讯希望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而非取而代之做硬件。”3月19日,腾讯CEO马化腾在财报沟通会上,意料之外,却又情理之中地谈到了腾讯的具身智能战略。
而几乎就在腾讯展现具身智能野心的同时,3月24日,机器人圈传来一则大消息,国内人形机器人行业头部项目智元机器人获得了来自腾讯的投资,后者持有智元机器人2%的股权。
此前,腾讯还投资了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不过腾讯持有优必选的部分股权已经在2025年年初被腾讯套现。
曾几何时,在互联网巨头中,腾讯向来是那个最保守的AI基座大模型探索者。在机器人狂潮席卷产业圈的这几年,腾讯亦没有展现出对电机与齿轮构建的物理世界有足够兴趣。
而马化腾最新的表态,却让市场再次关注到了腾讯可能在具身智能上投入的关注。
实际上,腾讯此前并非对具身智能没有探索。2018年,腾讯就成立了Robotics X实验室并推出了四足、双足机器人等。该实验室还对灵巧手、视觉识别等技术进行自研。
腾讯自身的基座模型混元并不主打多模态能力,但目前在多模态能力上仍然处在全球第一梯队中,这都令腾讯有动力蹚一蹚“具身智能”这一潭水。
腾讯之后,互联网巨头在具身智能方面布局的消息接踵而至。
3月24日,另一家大厂京东,也被传出将切入具身智能领域的消息。根据内部人士透露,京东的具身智能将侧重家用场景,现已成立相关业务部门。
极速入局的还有vivo。3月26日,vivo执行副总裁、首席运营官、vivo中央研究院院长胡柏山官宣成立“vivo机器人Lab”,并致力于重点突破家庭机器人的“大脑”与“眼睛”相关技术,首款产品有望在未来2—3年内面世。
当然,相比阿里巴巴和字节跳动,不论是腾讯还是京东,在具身智能方面都可能是一个后进者。
例如,字节跳动是唯一明确为具身智能独立设置基座模型厂牌的大厂,其先后公布两代“GR”系列机器人大模型,并发布自研的机器人AI框架Robot Flamingo等。
阿里巴巴方面,2024年11月,蚂蚁灵波科技有限公司于上海揭牌,其将阿里巴巴在具身智能上的筹谋“主体化”,并且是唯一明确进入人形机器人本体行业的大厂。蚂蚁灵波科技CEO朱兴彼时便透露,公司将聚焦服务领域,打造行业领先的机器人产品,让机器人走进生活,成为每个人的好帮手。
间接下场
另一方面,阿里对具身智能的探索,亦反映在集团的投资布局上。
比如,早在2023年,阿里便投资了具身智能企业有鹿机器人。同期,阿里旗下AI基座大模型通义千问又官宣与有鹿机器人开展战略合作,共同研发具身智能基座模型。
工业机器人具身智能领域,阿里投资了具身智能企业星海图,后者亦致力于研发通用具身智能体,尝试应用于医疗、教育、服务和家庭生活等多个场景。
而为了确保打通上至具身智能、下至机器人本体和应用场景的生态,阿里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头部厂牌数量可能是大厂里最多的,包括逐际动力、星动纪元等。
同样瞄准具身智能的大厂还有小米,其于2024年12月参与了工业领域具身智能企业小雨智造的A轮融资。
当然,押宝人形机器人投资项目最成功的企业不是基座大模型厂商,反而是在AI上一直默默无闻的美团。美团投资并持有宇树科技8%的股份,为公司第二大股东,宇树科技是当前国内人气最旺的“顶流”人形机器人公司。
不过,相比投资项目的高调,美团在AI与具身智能领域的布局却异常“寡淡”。如3月22日美团CEO王兴就表示正在研发一款全新的AI Native Products,覆盖美团所有服务的AI助手。
不过,从现有资料来看,该产品疑似只是一个垂直于生活服务场景的AI Agent,而非基座大模型。
当然,不论大厂在布局上多么“奋勇争先”,在机器人量产因技术价格的限制尚未铺开,加之当前人形机器人交互模态和效率欠缺的现状下,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维度,仍然只停留在了资本层面。
下一阶段,具身智能的博弈会如何展开?大厂能否依托AI智能体,通过现有生态的嫁接,例如淘宝、支付宝、微信等个性化生态的接入,实现具身智能的差异化竞争?现在回答这些问题,可能还为时过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