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常
◎记者 仲茜 操子怡
“南京的城市特点,可以体现在5个数字坐标里。”3月26日,在2025产业科技创新与投资促进大会上,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之常说。
陈之常用5张坐标图和5个数字“3000年、1.85万亿、100万、210个、15次”,概括了南京的发展。他表示,南京拥有超3000年建城史,历史文化底蕴丰厚。2024年,南京市经济总量达1.85万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前十。目前,南京拥有53所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超100万人,每万人拥有大学生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此外,南京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往来关系,15次获评“最具幸福感”的城市。
陈之常表示,近年来,南京锚定产业强市目标,聚焦“4266”产业体系,努力统筹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构建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南京聚力“架四梁”,加快“立八柱”,即在加强石化、钢铁、汽车、电子四大基础产业的同时,聚焦八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万亿元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集群,打造5000亿元级智能电网产业集群,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型材料产业加快向3000亿元迈进,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
作为科教之城,南京双一流建设高校数量位居全国第三。如何更好地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陈之常表示,南京的科研成果转化路线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包括壮大一支队伍、建好一个中心、打造一组平台、完善一套机制。其中,“建好一个中心”是指建好全国首个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两个重点方向,搭建全国高校开放共享的“一站式”公共转化平台。“壮大一支队伍”方面,将组建南京科技成果转化学院,加强对技术经理人的转化培训,着力打造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的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
经济发展离不开投资促进。目前南京正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组建市级产业招商中心,强化组织建设,保障重大项目体系建设。从全周期为企服务、全链条政策体系、全方面金融支持、全要素精准供给四个“全”助力企业发展。
据悉,2024年南京围绕智能网联汽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等重点领域制定了产业支持政策,对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给予精准支持。在金融支持方面,南京组建了总规模超2000亿元的“4+N”产业基金,并与五大AIC合作设立300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构建起涵盖“股、贷、债、保、担”的金融服务矩阵。
陈之常表示,接下来南京将推进全要素精准供给,打造全域场景创新之城,建立“部门+中心+公司”应用场景推进体系,“今天的南京正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其中蕴含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投资潜力,期待大家与宁同行,向新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