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化债政策的“及时雨”,正为深陷回款困境的环保行业注入生机。近日,多家上市环保企业相继公布了回款捷报,回款金额从数亿元到数十亿元不等,还有企业刷新了月度回款纪录。
近年来,环保行业是受应收账款拖欠情况较为严重的行业之一。由于很多项目都以PPP的模式开展,叠加地方政府财政负担加重,企业的应收账款回款难问题日益严峻,一方面大幅增加了企业的坏账风险,另一方面也危及企业的现金流健康。
证券时报记者梳理发现,这场现金流修复潮的背后,直指财政部12万亿元化债新政的落地效应——地方政府支付能力提升,长期被拖欠的环保项目账款开始加速回流。
回款捷报频传
1月26日,盈峰环境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喜报,宣布公司在近两个月内回款总额突破30亿元,回款迎来“开门红”。公司称,此次应收账款的快速回笼,将为2025年的发展形成良好开端。
在稍早前的1月24日,侨银股份也在官方公众号发文称,12万亿元化债新政利好城服行业,伴随各地化债资金的加快落地,财政支付落实情况得到明显改善,公司近期已收到回款超7.7亿元。
城发环境旗下子公司城发环保能源于1月28日“除夕夜”发文表示,该公司固废板块在1月份回款超过1亿元,刷新其历史月度回款纪录;同时在1月某日,固废板块单日回款2773万元,亦创下公司历史单日回款纪录。
今年1月,瀚蓝环境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并推动垃圾处理费等收费机制逐步完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公司2024年度累计收到2023年及以前年度的存量应收账款回款约24亿元,将对公司2024年度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2024年12月17日,东江环保发布《关于应收账款回款的公告》称,下属全资子公司厦门绿洲收到了厦门市生态环境局拨付的2024年度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金额为1.12亿元。
东江环保的这笔回款其实早有预兆。2024年11月27日,财政部发布《关于下达2024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财政部在通知中特别要求,相关省份要尽快将资金拨付至企业。通知的附件中还列明了每个省份的企业名单,厦门绿洲就在其中。
关于上述这份文件,中再资环也在互动平台上透露,从相关文件里公布的数据看,本次拨付的专项资金中,公司所属企业合计本批次可收到16.8亿元废电处理基金补贴款,从而降低相应应收账款。
圣元环保近期也在互动平台表示,2024年度公司将应收账款催收作为工作重心,专门成立了应收账款催收小组,积极与地方政府及其全国统一平台深入沟通以及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等方式,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公司2024年度累计收到2023年及以前年度的存量应收账款回款约4.4亿元。
“追款时代”
在这之前,环保行业深陷“回款难”问题久矣。一位环保上市企业的高管感叹:“环保行业在‘黄金十年’之后就进入了‘追款时代’。”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环保类项目往往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这使得企业在项目建设和运营早期处于“烧钱”阶段,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支出,如基础设施建设、设备购置等。且由于回报周期长,企业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导致现金流压力巨大。
与此同时,环保行业大多以各地政府和大型工业企业为主要客户,由于政策、资金分配等原因,这些客户的回款周期较长,近几年甚至频繁出现拖欠款项的情况。
根据A股市场上150家环境环保行业上市公司的2024年半年报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6月底,150家企业累计应收账款高达2036亿元。而在2023年底,上述企业应收账款数字还是1873亿元,半年内增长了8.7%。其中,有两家企业应收账款超过百亿元,7家企业应收账款超过50亿元。据深溪咨询统计,2024年上半年,A股环保上市公司整体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突破100%,高达114%。
此外,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联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的《2023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也显示,应收账款拖欠是当前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环保企业面临应收账款拖欠额度大、账期长问题,并且短期内没有出现好转的迹象,给企业造成巨大经营压力,严重影响正常经营。
据东吴证券统计,2015~2019年,A股环保板块上市公司的应收类资产占当期总资产的比重平均值约为15%,占当期净资产均值约为32%。到了2020年至2024年三季度,环保板块公司应收类资产占当期总资产的比重均值已上升至约18%,占当期净资产的比重均值上升至约44%,增幅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和12个百分点。
从账龄角度来看,环保板块1年内应收项目占比,从2017年的约70%跌至2024年上半年的约55%;3年以上应收项目占比,从2017年的约6%,逐渐上升至2024年上半年的约15%。
在应收账款规模增长和账龄拉长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环保企业的信用减值损失对企业利润的影响逐年提升。
东吴证券统计显示,2015~2017年,环保板块资产减值损失占当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均值约为1.6%,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平均比重约为13.1%;2018年~2023年,环保板块资产减值损失占当期营业收入的平均比重均值上升至3.6%,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平均比重上升至56.5%,分别提升了2个百分点和43.4个百分点。
换言之,回款难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侵蚀了环保企业的经营利润。
据证券时报记者统计,当前A股市场上已披露2024年业绩预告的63家环保上市公司中,有41家企业预计2024年度出现亏损,22家企业预计实现盈利,预亏的企业占比高达2/3,而且大部分预亏企业都提及了回款不及预期对经营业绩的影响。
例如,启迪环境预计2024年亏损24.5亿~28.8亿元,亏损的原因除子公司桑顿新能源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而计提较大信用减值损失之外,一大重要原因在于应收款项回款不及预期,应收账款余额进一步增长,公司按会计政策计提了较大金额的信用减值损失。
预计2024年亏损18.3亿~23.79亿元的节能铁汉也表示,公司大力推动历史工程项目结算确权,部分工程项目发生收入结算审减;同时因部分客户现金流相对紧张,未能按期支付工程款项,回款周期延长,账龄增加,信用风险加剧,公司对相应的应收账款、合同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化债政策落地“解渴”
在行业困难之际,一揽子支持政策及时出手。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的意见》,对推进解决拖欠企业账款问题作出系统部署。2024年11月,财政部出台“6+4+2”合计12万亿元化债政策“组合拳”,地方政府化债压力大幅减轻。
天风证券表示,化债政策对企业账款的短中长期均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短期来看,化债政策直接通过新发债券等形式筹措资金,偿还此前拖欠的企业账款。伴随政府化债的持续推进,企业面向政府和国央企的应收账款总额可能下降,应收账款和合同资产的减值能被冲回较大额度。东吴证券也指出,化债措施推行后应收账款有望得到改善,存量减值冲回将对利润表现产生积极影响。
证券时报记者从侨银股份获悉,该公司近期的顺利回款,与当前的大形势有关。“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伴随国家化债工作的稳步推进,公司应收账款有望加速回笼。按近期这样的回款力度,意味着公司通过与各地政府推进完善和落实费用拨付机制,加快回款速度,预计2025年相关存量应收账款将较大幅度下降,提升公司经营性现金流”。
盈峰环境也表示,近年来随着地方政府财政负担的逐步加重,企业应收账款累计明显。2024年,国家推行化债政策,打出财政“组合拳”,这些举措将为地方政府卸下沉重的化债负担,释放资源用于经济建设与民生改善,推动经济良性循环,为公共服务等产业营造良好环境。地方财政状况改善,款项支付能力和意愿提升,将让应收账款压力大的上市公司迎来修复契机。
除此之外,包括天源环保、玉禾田、高能环境、三峰环境等在内的多家环保企业,均在互动平台或机构调研中表示,国家近期出台的化债方案,有助于改善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状况,将有效降低应收账款,促进现金流的良性循环。
华泰证券表示,本轮化债规模扩大,思路更加务实,或将成为环保行业基本面和估值修复的起点。广发证券分析认为,“化债”政策加码下,一方面,环保应收账款有望加速收回、改善“三张表”质量。另一方面,同时相关政策刺激地方环保相关新增投资需求释放,板块未来订单需求预期得以提升。
证券时报记者还注意到,行业中越是头部的企业,在本轮化债政策中受益的程度越明显。
以近期公布回款金额较多的盈峰环境、瀚蓝环境和侨银股份来看,三家公司的回款金额(30亿元、24亿元、7.7亿元)分别占其2024年三季度末应收账款金额(65.32亿元、48.61亿元、25.45亿元)的约46%、49%和30%,应收账款压力均获得了较为明显的减轻。
事实上,盈峰环境、瀚蓝环境和侨银股份也分别是各自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侨银股份还特别指出,因公司城市管理服务类型的必要性及自身优质的服务质量,受到部分地方政府的重视,因此化债资金的分配顺序靠前、所获分配比例较大。
校对:杨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