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奇艺创始人发声!“只有流量的演员一定会被淘汰”!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吴志2025-02-20 19:37

爱奇艺创始人龚宇:只有流量的演员一定会被淘汰,只用流量演员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

2月20日,首届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大会暨第十届中国(深圳)国际电视剧节目交易会在深圳开幕。

在这场行业“开年第一会”上,微短剧成了最核心的话题。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侯鸿亮,著名导演、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爱奇艺创始人、CEO龚宇等在会上均发表了自己对微短剧的最新看法。

在会前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制协副会长兼秘书长苏晓就提到,这次大会跟嘉宾达成了共识:说真话,讲干货,说对行业发展有益的话,哪怕苦药更是良方。

从大会实际发言来看,多位嘉宾的发言的确直指行业痛点。

龚宇:只有流量的演员一定会被淘汰

龚宇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了关于影视剧集数、时长、IP、演员流量、成本、AI等多个核心问题。

龚宇表示,“一切以观众为中心创作”是非常重要的。集数、时长等规格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最近行业争论的传统剧集的集数、每集时长等话题,大家有各种各样不同的看法,但是真的不重要,最主要的是观众喜不喜欢你的作品。”

龚宇认为,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前提下应该多少集、单集时长应该多少就是多少,不能强行“一刀切”。“水分大的项目或者愿意做水分大项目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比如通过加很多过场戏、或者加很多不必要的分支等方式,来增加集数、增加收入或者增加某种曝光,这些都是会被淘汰的。”

IP是当前剧集创作中绕不开的话题,大IP作品往往备受市场关注。但龚宇表示,IP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

“一个好的IP需要在优秀的编剧、制片人、导演、演员、服化道等多工种专业团队的共同的努力下,才能成为一个好作品。注水、水平不高、迎合某种商业目的做法都不行,所以不会把IP改得更好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龚宇说。

龚宇还提到了当前演员流量问题,他认为,演员的流量不是最重要的,观众喜欢最重要。

“其实流量就是知名度的高跟低,流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表演、角色的匹配度等。因为观众喜欢综合性非常好的作品,并且观众越来越专业,评论的专业度、逻辑性越来越强。因此,演员的表演匹配度和能力更加重要。只有流量的演员一定会被淘汰,只用流量演员的团队、主创人员一定会被淘汰。”

对于影视剧的制作成本问题,龚宇表示,成本控制非常重要,但成本高和低不是绝对的,而要把钱花在该花的地方,如果该花的时候就应该增加投入。

龚宇提到,目前行业对内容单位时间的投入成本虽然已经不低了,但相对发达地区和国家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是这些钱不是简单地给流量片酬、买大IP。成本控制最终还是为了尊重观众。不会有效合理控制成本的团队或者项目,一定会被淘汰。”

龚宇:杜绝微短剧大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去年10月,龚宇曾表示,全行业都应该做微短剧,而不是把微短剧当成洪水猛兽。平台企业、制作企业都要做微短剧,一起共同改变市场。

在今天的会上,龚宇提到了自己对微短剧的最新看法。他表示,“有些平台利用市场的主导地位,签一些排他性协议。而且不是一部剧的排他,是这个公司在协议期内所有内容不能跟其他方再合作了,这件事会抑制行业的发展。”

龚宇直言,“微短剧行业占市场支配地位的只有一个平台——红果。”

有意思的是,红果短剧总编辑乐力在演讲中表示,红果跟行业的合作主要分成三类:首先是定制剧,由红果提供剧本,承制方承制,在红果播出之后产生的收益会持续分账。如果超出了制作费,平台依然会按比例会给投资方和编剧持续分账,长期进行结算。

版权剧则是由红果预付保底金额,拿到剧的版权,上线红果播出。产生的播出收益,只要是超出了预期保底金额,依然都会持续分账。

”第三块是引入剧,就是把成品剧放在红果播出,当然也分为独家播放和非独家播放,有相应的不同的结算单价。”乐力表示,三种模式都是开放的,跟全行业的内容机构进行合作。

乐力提到,过去一年,微短剧极大地助力了整个视频故事赛道的增长。根据红果的调研数据,微短剧用户观看时长已接近视频故事赛道用户观看时长的一半,是非常大的增量,为影视行业保持高增长做出了贡献。“从目前的一些数据预判,2025年全行业内容预算还能保持50%以上的增长 ,将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和丰富的人才资源。”

郑晓龙:微短剧审核应与传统剧统一标准

著名导演、中广联合会电视剧导演委员会会长郑晓龙分享了自己对微短剧的最新看法。

他表示,微短剧是电视剧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其叙事结构趋向简化,剧情的推进节奏也更加迅猛。微短剧的碎片化形式迎合了现代观众的快节奏生活,他们更倾向于在零散的时间里,快速获得娱乐满足。

“然而,这种快速消费模式也让一些剧集失去了深度,陷入套路化和浅薄的内容创作。尽管微短剧有一些出圈的作品,抢占了流量,但相比于长剧,真正能够产生重大影响、能够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精品微短剧仍然较少。”郑晓龙说。

郑晓龙也认为,影视剧的创作,无所谓长短。短剧也好,微短剧也好,并不是简单地压缩故事长度,而是要保持故事的内涵与复杂性,迎合观众对短期内获得满足感的需求。

“微短剧的内容应更丰富、更复杂,避免同质化,更不能盲目跟风热门题材。微短剧要想长久发展,除了在形式上进行创新,更要注重内容的深度和质量。微短剧的体量虽然小,但并不意味着在叙事、逻辑、细节等方方面面可以敷衍了事,它同样需要精心打磨,需要深刻的主题和复杂的人性刻画。”郑晓龙表示。

在微短剧的审核监管上,郑晓龙认为,行业仍需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从源头入手,提升审核手段。微短剧的内容审核应与传统时长的网络影视剧同一标准、同一尺度。

责任编辑: 彭勃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