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发布首款量子计算芯片 有利于解决量子退相干难题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余胜良2025-02-20 17:27

微软周三发布新型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微软表示,通过这个“全球首款拓扑架构量子芯片”,开发出能解决“有意义工业规模问题”的量子计算机,将是未来几年就能实现的事情,而不是科学界此前预期的几十年。

与其他量子计算方法相比,Majorana量子比特更稳定,抗干扰能力更强。

中国科学院院士、 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院长俞大鹏表示,微软此款量子芯片,是另外一种固态量子计算体系,理论上讲,基于拓扑不变保护原理,拓扑量子比特(芯片)会克服现有其它体系跟环境耦合退相干等缺陷,提供一种全新架构的强大量子计算体系。

拓扑量子计算之前一直是零量子比特,此次微软将其提升到8量子比特。

量子计算的承载体是量子比特, 以量子比特为基本运算单元。与经典比特不同,量子比特利用的是量子世界的叠加规律。这意味着一个量子比特可以同时处于0和1之间的任何两个状态的叠加态中,只是概率大小不同而已。这种叠加态的特性使得量子计算机能够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大大提高运算效率。

科学家们只有对量子精确控制,使其进入并维持在量子态,才有可能进行高效计算操作。然而,量子控制的难度之大,远非传统技术所能比拟。早在1999年,超导量子计算机的概念就已提出,就是在超导状态下更容易进入和维持量子态。但将其从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应用,仍需跨越重重难关。

量子计算需要对量子态的精准操控,而非简单的原子层面操作,量子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干扰,从而从量子态中退出,让量子长时间处于量子态,有利于计算,减少周围环境干扰就是退相干。本次微软公司使用拓扑架构,就是为了减少环境干扰。

关于商用,俞大鹏认为,还还为时过早。

量子计算机何时问世一直是科技行业高层争论的焦点。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此前曾表示,这项技术还需要二十年才能超越该公司的芯片。而谷歌表示,距离商业量子计算应用仅剩五年时间,IBM则预计大规模量子计算机将于2033年上线。

报道显示,微软的Majorana1芯片研发核心技术依赖于一种名为马约拉纳费米子的亚原子粒子。这种粒子的存在最早在20世纪30年代被理论化,因其性质不易出现困扰量子计算机的错误而备受关注。然而,物理学家一直很难找到和控制这种粒子。

微软称,Majorana1芯片是用砷化铟和铝制造的,使用超导纳米线来观察粒子,并可以用标准计算设备进行控制。尽管该芯片的量子比特数远少于谷歌和IBM的,但微软认为,由于错误率较低,制造有用的计算机所需的基于马约拉纳量子比特要少得多。

该芯片是在华盛顿州和丹麦的微软实验室制造的。桑德尔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难的部分是解决物理问题。这方面没有教科书,我们必须自己发明。”他强调,微软确实发明了创造这种芯片的能力,一个原子一个原子,一层一层地构建。

责任编辑: 范璐媛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