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发布《2025年稳外资行动方案》(下称“方案”) ,从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提高投资促进水平、增强开放平台效能、加大服务保障力度等四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
外商投资是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挥着重要作用。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凌激周四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称,在华的外资企业贡献了我国近7%的就业、七分之一的税收、约三分之一的进出口、二分之一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既是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桥梁纽带。
在有序扩大自主开放方面,方案提出5条措施,包括:扩大电信、医疗、教育等领域开放试点;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要求;优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推动生物医药领域有序开放;鼓励外资在华开展股权投资。
在提高投资促进水平方面,方案提出8条措施,包括:持续打造“投资中国”品牌;加大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支持力度;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范围;取消外商投资性公司使用境内贷款限制;鼓励跨国公司投资设立投资性公司;便利外国投资者在华实施并购投资;加大重点领域引资力度;加强经济政策和营商环境对外宣介。
增强开放平台效能方面包含两条措施,一是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
加大服务保障力度方面提到5条措施,包括推动重大和重点外资项目落地;建立政府采购本国产品标准体系;拓宽外资企业融资渠道;促进人员往来便利化;提升外资企业贸易便利化水平。
“这次发布的稳外资20条措施,不仅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更通过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在吸引外资方面的努力和成果。”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对界面新闻说。
他特别提到,中国抓住当前全球经济动荡的机遇,通过扩大开放与减税政策吸引更多外资流入,与美国的加征关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徐洪才指出,近年来中国吸引外资数量有所下降,这既受到国际脱钩断链趋势的影响,也与跨国公司对中国营商环境的不满有关。
对此,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将按照稳外资行动方案的有关要求,推动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信用监督管理司司长周卫军周四在发布会上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公平公正市场环境。深入贯彻《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建立健全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清理妨碍各种所有制经营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国家发改委表示,将会同相关部门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等7个领域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的相通相容;在商品市场、服务市场、资本市场、劳务市场等4个市场有序推动扩大自主开放,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的单边开放。
发改委还提到,在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方面,目前前八批66个标志性重大外资项目已完成投资约940亿美元,其中33个项目实现了全面或部分投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今年,发改委将继续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推动前八批项目加快落地,并适时发布第九批项目。
此外,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司长姚珺介绍称,去年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开展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工作的通告》,明确在北京、上海、海南、深圳等四地试点取消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多项业务的外资股比限制,该政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积极评价。目前,四地已经分别多次召开外资企业座谈会,积极开展政策解读,加强与外资企业沟通对接,目前已有数十家外资企业正在积极申请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