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年度发展重点任务定了。
2月18日至1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总结2024年国资国企工作,交流经验,研究部署重点任务。会议从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等六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会议要求,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
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强调,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辽宁、上海、安徽、河南、湖南、陕西等6个地方国资委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
地方国资国企2024年实现增加值7.7万亿元
国务院国资委数据显示,2024年地方监管企业运行顶住压力,经济效益筑底企稳,实现增加值7.7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达21.8%,国有资本配置效率持续提升,在助力稳定宏观经济上彰显新担当。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持续加力,进一步健全多元研发投入机制、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营造优质宽容创新生态,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新突破。产业发展向新求质,新兴产业布局节奏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焕发新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更加有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新作为。
此外,国企改革扎实推进,企业治理和经营机制不断健全,改革专项工程拓面提质,在提升企业活力效率上取得新成效。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在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上迈出新步伐。
更大力度推进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
在布置2025年工作时,会议要求,要结合实际全力完成好今年国资国企各项目标任务。会议从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六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在稳增长方面,会议提出,要着力抓好高质量的稳增长,坚持挖潜增效和新动能培育一体推进,更大力度推进提质增效,推动企业扩大有效投资,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积极助力稳就业、稳供应、稳畅通,带动各类所有制企业融通发展。
可以看出,“扩大有效投资”将是2025年地方国资国企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从公开信息看,近段时间各地国资委召开的相关会议也对于扩大有效投资进行了明确部署。北京提出要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天津要求各市属企业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谋划实施产业类投资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重庆明确保持市级重大项目投资贡献度超30%,新增支撑重大战略项目投资12%以上。确保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增投资占比超15%、新增投资增速10%以上。
此外,辽宁提出,2025年省属企业营业总收入、利润总额、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营指标增速要高于全省GDP增速,力争稳固百亿元级利润规模。
会议还要求,要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健全推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推动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创新,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着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以编制“十五五”规划为契机,深入研究形势、研究市场、研究行业,立足自身基础和优势,推进国有资本“三个集中”,推动重点产业提质升级,切实增强主业实业核心竞争力。
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
今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会议要求,着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大力提升国有企业管理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张玉卓曾在署名文章中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建立科学客观、可量化的国有企业功能价值评价体系,对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
记者注意到“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写入了多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并列入2025年的工作任务。如山东、四川、山西等都提出要建立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制度,贵州则表示将完善国有企业履行战略使命评价机制。此外,广东、四川、福建、上海、山西、海南等省份明确将完善分类考核评价制度。
责编:万健祎
校对:冉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