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个人征信持牌机构再次扩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2025年2月5日,钱塘征信有限公司(下称“钱塘征信”)完成工商登记,注册地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注册资本为10亿元。钱塘征信成为继百行征信和朴道征信之后,我国第三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
业内专家表示,个人征信作为数据密集型行业,在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经济增长动能的大背景之下存在进一步扩容的潜力,但总体而言,“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市场格局不变。
第三张个人征信牌照落地
公示信息显示,钱塘征信由6家企业出资发起成立,3家为国有企业,3家为民营企业。其中,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第一大股东,出资40100万元,持股40.1%。蚂蚁集团全资子公司浙江融信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持股29.9%。其他持股股东分别为杭州溪树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出资10000万元,持股10%)、传化集团有限公司(出资7000万元,持股7%)、杭州市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500万元,持股6.5%)和浙江电子口岸有限公司(出资6500万元,持股6.5%)。
记者获悉,钱塘征信上述各股东持股比例是由股东按市场化原则平等协商确定。另外,钱塘征信还按照市场化原则设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聘请具备专业性、良好声誉的独立董事。央行去年11月核准的钱塘征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包括陈隆、李臻、陈鑫春、聂正军、陈亮、章靖忠、郭田勇、周升学、赵磊、程芝娟。其中,陈隆、陈鑫春来自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李臻、聂正军来自蚂蚁集团。
2024年11月11日,央行发布的《设立经营个人征信业务的机构许可信息公示表》显示,钱塘征信获得个人征信业务许可,有效期至2027年11月8日。记者了解到,钱塘征信在筹备期间,已经按照相关要求制定了包括个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提供和使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异议处理等30多项内控制度,公司设置个人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负责人,负责个人信息安全和保护工作。
在业内专家看来,作为国内第三家个人征信机构,钱塘征信的股东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各股东可以在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形成优势互补,其成立之后将进一步激发国内征信市场竞争活力,扩大个人征信服务的覆盖范围,满足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群体的多元化征信服务需求,为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钱塘征信的设立,其一是增加征信供给,满足征信需求;其二是增加征信机构之间市场竞争的强度,促进效率改善;其三是优化征信市场布局;其四是满足普惠金融市场发展的需要,适应金融行业对征信服务需求的变化。”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向记者表示。
个人征信市场或将持续扩容
个人征信是指依法设立的个人信用征信机构对个人信用信息进行采集和加工,并根据用户要求提供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和评估服务的活动。2018年以前,我国个人征信市场仅有央行征信中心一家公共征信机构,信息内容主要以个人金融借贷信息为主。截至2024年9月末,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收录11.6亿自然人信息,其中7.6亿人有信贷信息记录。
为了缓解缺少信贷记录或“薄”信贷记录人群征信服务不足的问题,满足个人消费者、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不同客户群体多元化的征信需求,2018年5月,百行征信作为第一家持牌的个人征信机构开业。2020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批准朴道征信个人征信业务许可。
央行征信中心与朴道征信、百行征信之间是互为补充、错位发展的关系。相关机构力图通过市场化机制,采集个人信贷信息以外的信用替代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对个人的信用状况做出判断,帮助金融机构触达客户、识别客户、判断客户,帮助缺乏信贷记录或只有少量借贷记录的人群享受普惠金融服务。而钱塘征信的成立,将进一步缓解缺少信贷记录或“薄”信贷记录人群征信服务不足的问题,扩大个人征信服务的覆盖范围。
“钱塘征信的到来,反映出我国多层次的征信市场体系迎来进一步完善,既有助于激发个人征信市场竞争活力,同时也能够对构建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个人征信市场形成重要助力。”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政府+市场”双轮驱动的征信体系,钱塘征信、百行征信、朴道征信是“市场主导”征信的代表,而央行的征信系统则是“政府主导”征信的代表,两类征信服务主体能够基于各自的定位在征信市场形成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征信体系向更大规模、更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百行征信累计收录7.2亿个人信息主体信息,朴道征信累计收录6.5亿个人信息主体信息,百行征信、朴道征信分别累计服务法人金融机构900多家,2024年以来两家机构查询次数合计接近500亿次。
“未来,个人征信机构会进一步扩容,因为市场有需求。”关于未来我国个人征信市场的前景,盘和林认为,在资质方面,央行还是会严格把关,紧紧把握行业入口,更多引入立场中立、数据安全风控能力强的个人征信机构。
个人征信体系尚需完善
在我国征信业务的发展进程中,“政府+市场”双轮驱动是始终坚持的发展战略,作为我国征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征信机构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业内专家看来,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形势虽然较好,但征信市场的发展必须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原则,反对重复建设与一哄而上。此外,信用数据收集边界问题、征信信息孤岛问题以及征信数据安全风险等问题还很突出。
早在2015年1月5日,中国人民银行就印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不过,最后8家机构均未通过审核,三年后,最终他们以入股的形式组成了我国第一家个人征信机构——百行征信。
“对于未来的个人征信机构,必须能够在全国全面采集持牌金融机构之外的债务信息,提供综合性的服务,与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并按照市场规则进行信息共享。”央行相关部门负责人曾明确表示,个人征信不是一个简单的资本逐利的新领域,而是一个专业性强、监管和合规性要求比较高的行业。成功运作的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较大,需要长期的投入、大量的研发和艰苦的工作。
“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一定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优势,是重技术、数据还是服务,差异化发展才是出路。”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坦言,征信机构越多,信息泄露风险越大。另外,各征信机构之间信用评分标准也有差别,反而会让人更加摸不清自己的信用状况。
盘和林则表示,上述问题其实全球都存在,关键是做好监督和平衡,如钱塘征信,是通过国企、民营混合入股的方式来实现相互监督,平衡则需要在信息安全性和征信效率、数据流通等方面找到平衡点。苏筱芮也认为,征信市场的一些数据问题,其实是整个大数据领域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需要从顶层机制层面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从收集传输规范、技术标准、安全评估等角度打造数据安全“防护网”,同时健全金融消费者保护机制,畅通投诉反馈通道,同时从行政、司法层面加大对相关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