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悦 制图
自去年10月以来,不断有A股上市公司披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情况。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发稿时,已有340多家A股上市公司公告了公司或重要股东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承诺,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近700亿元。与此同时,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该业务积极展业,开辟新的业务增长点。
市场的积极反馈,进一步推动政策工具持续优化。央行日前表示,“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工具取得初步成效,下阶段将不断完善工具设计,更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回购增持贷款密集落地
近日,又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获得回购增持贷款情况。2月13日晚间,华友钴业发布《关于控股股东以专项贷款和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的公告》。公告显示,公司控股股东华友控股拟自公告披露之日起1年内通过上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再次增持公司A股股份,增持总金额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不超过人民币6亿元。本次增持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华友控股自有资金和建行桐乡支行提供的专项贷款资金。据披露,近日,建行桐乡支行向华友控股出具《中国建设银行贷款承诺书》,同意为华友控股增持公司A股股票提供54000万元的增持贷款,贷款期限为3年。
同日,南玻A也披露获得了逾4亿元股票回购专项贷款承诺。该公司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含商业银行回购专项贷款等)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对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境内上市外资股(B股)股份进行回购。本次用于回购A股的资金总额为不低于24300万元人民币,且不超过48500万元人民币;本次用于回购B股的资金总额为不低于5000万港元,且不超过10000万港元。
“本次回购A股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司的自有资金和自筹资金。其中公司已经取得了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出具的《贷款承诺函》,同意为公司提供股票回购贷款支持,贷款额度不超过人民币4365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本次回购B股股份的资金来源为公司的自有资金。”南玻A表示。
Wind数据显示,自2024年10月下旬以来,截至发稿,已有347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5%以上股东等获得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情况,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达697.76亿元。
具体看,有201家公司贷款金额上限过亿元,其中6家超过10亿元,牧原股份、海康威视、中远海能、东方盛虹、中国建筑、温氏股份贷款金额上限分别为24.00亿元、17.50亿元、13.58亿元、11.20亿元、10.80亿元和10.00亿元。
央行最新发布的《2024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10月,设立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首期额度3000亿元,利率1.75%,引导金融机构向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积极运用回购、股东增持等工具进行市值管理,进一步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年末,上市公司拟申请的回购增持贷款金额上限近600亿元,带动回购增持金额上限超过800亿元。全年,全市场披露回购增持计划上限近3000亿元,较2023年增长超50%。
金融机构积极展业
在推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落地见效的过程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反应迅速,发挥了关键作用。
例如中国银行及时出台专属配套方案,快速推进政策落地,在同业中首家宣布支持股票回购增持贷款。2024年10月20日,上交所、深交所发布的首批23家上市公司合作公告中,有6家上市公司与中国银行达成首批合作,客户类型涵盖大型央企和科技型民营企业。据了解,中国银行集中力量,研究制定管理办法和内控措施,设立单独贷款产品和统计科目,明确标准业务流程和贷后监控要求,完善了全流程管理,确保业务合规有序开展。
记者根据Wind数据梳理发现,截至发稿,在已披露回购增持贷款情况的347家A股上市公司中,有57家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等获得回购增持贷款的银行为中国银行,贷款金额上限合计超145亿元。
在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召开的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座谈会上,金融机构表示,股票回购增持贷款产品受到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广泛欢迎。2024年全年,上市公司披露回购增持计划近3000亿元。政策工具实施以来,已有超300家上市公司发布使用银行贷款回购增持公告,市值百亿以上公司占比超四成,政策工具的带动效应逐步显现,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提振市场信心发挥了重要作用。主动开展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是经营效益较好、管理层对自身业务发展有充分信心的优质企业,股票回购增持贷款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下一步将充分发挥客户和网点优势,持续完善对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实现银行与企业共同发展。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不仅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而且有助于银行丰富服务上市公司的方式方法,并且通过人民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稳定银行负债成本,从而稳定银行在服务上市公司股票回购时的净息差。对银行业而言,在发展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过程中需要做好市场研判,按照市场化原则开展,同时要切实做到资金的“专款专用、封闭运行”,以更好防控风险。
政策工具不断优化
作为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重要举措,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的创设引发市场的积极响应,监管层也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政策工具。
为配合做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会同中国证监会、金融监管总局创设了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政策工具。
“为了进一步发挥政策工具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人民银行结合市场关切,不断优化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的政策安排,尤其是针对贷款比例、期限等核心政策要素,已经将申请贷款时的自有资金比例要求从30%降到了10%,将贷款最长期限由1年延长到了3年,并且鼓励银行发放信用贷款,便利银行开展贷款业务,充分满足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融资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邹澜在今年1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不过,有业内人士也指出,回购增持贷款与再贷款的衔接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磨合优化,以进一步提高政策的实施效果。娄飞鹏表示,在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快速推出后,人民银行等部门及时将银行的贷款期限从1年延长至3年,商业银行给上市公司、主要股东发放贷款的期限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期限不匹配,后续有必要研究优化完善。
“两项工具(即‘互换便利’和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从宣布到落地用时不到1个月,有效提振了海内外市场信心,初步建立起资本市场内在的稳定平衡机制,是中央银行在拓展货币政策传导、金融稳定功能方面的有益探索。”央行在《报告》中表示,两项工具取得初步成效,下阶段将不断完善工具设计,更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