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DeepSeek的爆火,炒作DeepSeek概念、打着AI大旗的网络课程也成了“香饽饽”,在互联网上掀起一波“卖课潮”。“1000个DeepSeek神级提示词”“万字长文教会DeepSeek”“DeepSeek15天教程:从入门到精通”……在网络平台上,与DeepSeek使用相关的课程大量涌现,售价从几元至几十元不等。然而,这些“包装”精美的课程,不少只是拼凑公开资料,利用消费者的“信息差”牟利。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大模型“深度求索DeepSeek”凭借其突破性进展迅速在网络上走红,各种相关网课如潮水般涌入市场,从基础使用到变现技巧,价格高低不一。目前市面上的DeepSeek课程大致可分为“小白”操作教学、进阶实战课程,以及AI赚钱模式培训这几种。前两类售价较低、内容基础,后者则主打“快速搞钱”,鼓吹DeepSeek如何成为“AI印钞机”,课程价格自然也不菲。
实际上,此次DeepSeek“卖课热”只是贩卖“AI焦虑”的卷土重来。此前,元宇宙、ChatGPT等概念大火时,市场也催生出大量AI网络课程,如今的DeepSeek付费课程热销无非是“新瓶装旧酒”,虽然改头换面,说得天花乱坠,但很多买家本以为能学到独家的赚钱技巧,结果讲授的全是拼凑的网络信息。更有甚者把卖课当噱头,将用户引入私域,再通过其他方式宰客赚钱,实属“挂羊头卖狗肉”。
蹭DeepSeek热度的培训课虽多,但本质上都是在兜售“信息差”。追赶潮流、创造财富的心理可以理解,但迷信“造富神话”,只能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各路“导师”将网课吹得神乎其神,只是为“淘金者”制造付费挖宝的幻觉。而监管滞后和缺位、平台审核机制不足、授课资质要求不明确等都为此类“问题课程”收割消费者,提供了可乘之机。
“井喷式”的AI课程为网络知识付费市场敲响警钟。规范网络知识付费,一方面,应当加强对行业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网课数字平台和课程供应企业的指导和规范,进一步完善网络课程服务评价和信用机制;另一方面,建立处罚机制,加大执法力度,对违规行为根据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罚,依法查处存在欺诈行为的培训机构,提高违法成本,以起到震慑作用。
DeepSeek网课热,既源于行业发展的客观需求,也夹杂着部分从业者的套利动机。一些人售卖相关教程蹭热度的行为可以理解,但应该避免广告欺诈、损害消费者权益。这背后既有市场需求的推动,也有一些人在追求短期利益,在知识付费浪潮中,消费者要理性判断付费必要性,这需要仔细甄别课程质量和性价比,避免被夸大其词的宣传所误导。尤其是承诺短期内能实现高薪就业或成为专家的教程,往往夸大其词,缺乏依据,消费者更应谨慎。
本版专栏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