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卓泳
进入2025年,部分传统行业依然面临艰巨的转型升级任务,许多岗位进入调整期。与此同时,在新兴产业迅猛发展的势头下,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岗位需求“喷薄而出”,成为当前招聘市场中最大的亮点。
证券时报记者走访广州、深圳、上海等地的新春招聘市场观察到,无论是传统行业的转型,还是新兴产业的崛起,想要招聘到所需的基层人员,或是高端人才,都面临较大的困难。整体呈现出“车间用人不足、高端人才难招”的“两头难”格局。
随着企业数字化进程加速,生产车间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不少企业表示,因公司自动化程度高,设备操作学习周期长,期望招聘更多年轻人。年轻人知识储备新、理解能力强,更具冲劲和灵活性,有助于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然而,如今愿意走进车间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每次招聘只能满足70%—80%的用工需求。有企业表示,公司内部开始更有意识地重点培养技术研发人才和车间一线员工,学习编程、设备数字化管理等方面的技能,以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在技术研发等高端人才方面,技术革命主导岗位变革的趋势越发明显。数据显示,工业机器人操作员、数字孪生工程师的需求增长30%以上,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领域将新增更多高薪岗位如AI训练师、数据治理专家,全球约25%的企业计划扩大技术团队。记者走访企业了解到,不少企业已采用“技能优先”而非学历筛选,微证书如谷歌数据分析认证含金量提升。
也有不少企业反映,虽然当前高校毕业生数量进一步增加,甚至出现供大于求,但在新兴业务方面,专业人才需求持续增长,求大于供。本届春招仍出现较大缺口,尤其在新技术研发、新领域市场销售等岗位上存在一定的招工难度,符合要求的人才较往年有所下滑,主要原因包括技术要求高、供需不匹配,且部分新兴行业领域窄、市场竞争激烈。
不难发现,企业一方面积极释放招聘需求,另一方面也提高了招聘标准,更注重效能与实用性。尽管一些岗位需求旺盛,但求职者要获得心仪职位并非易事。当然,对于关键岗位,企业也愿意给予差异化的薪酬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投递。
在记者采访中,多家企业表示正在与工科院校建立联系,前置化锁定优秀毕业生,探索通过共同培养的方式满足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