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获智能眼镜新型专利,黑电厂商发力穿戴显示设备成算几何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吴立洋2025-02-14 15:56

近日,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官方网站信息,海信视像新获得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专利名为“智能眼镜”。

作为在今年CES期间大放异彩的新型电子产品,AI眼镜因其可穿戴、便捷性等特征被视为下一代面向C段消费者的主流电子产品,AI对现实世界快速捕捉、处理的能力,叠加AR、动作传感器等技术,能够在解放使用者双手的同时进行快速的信息反馈,极大提升了该类产品的使用体验。

作为国内黑电龙头,海信在电视、投影等显示设备领域具有广泛布局,但在移动显示领域,除了早年曾一度尝试开拓水墨屏智能手机外,海信一直未能有足够市场影响力的终端产品推出。从产品布局的角度而言,尚处于市场发展期的智能眼镜无疑是海信等黑电厂商切入C端移动式、穿戴式显示设备的理想破局点。

一位接近海信的内部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海信智能眼镜的相关产品还是主要面向海外,国内市场方面有待进一步规划。

高速发展期

有别于经历多次市场起伏的头戴式VR设备,AR产品的发展过程总体相对平缓,直到近年来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加持,其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通道。

据维深信息wellsenn XR数据,2023年,全球AR出货量达到65万台,较上一年增长 54.8%,AR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接受度正在显著提升。

IDC中国分析师叶青清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比电脑和智能手机,智能眼镜目前的功能和高频应用场景相对局限,但随着技术成本下降与生态完善同步推进,智能眼镜或将在5-10年内高速发展,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和产品形态填补更多移动场景和空间交互场景的市场空白,提高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将在特定场景中占据不可替代的地位。

从各大品牌的主营业务或其资方背景来看,目前市场玩家主要分为四大类——互联网厂商、大型智能硬件厂商、科技创新厂商和传统眼镜厂商。

就产品品类而言,AR眼镜无疑是当前中国厂商最具优势的细分赛道,华创证券研报指出,国内厂商 XREAL、Rokid、雷鸟等发力于 5000 元人民币以下价格段的消费级 AR 眼镜市场,目前在出货量份额上已居于国内主流地位。

但如果不考虑AR功能,在整体的AI智能眼镜市场中,Meta公司与雷朋眼镜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则在2024年成为市场顶流,作为一款具备摄像、音频及大模型对话功能,但重量仅为48克的智能眼镜产品,‌Ray-Ban Meta极大降低了因重量造成的使用门槛。

维深信息发布的2024年《AI智能眼镜销量跟踪报告》显示,该年度全球AI智能眼镜销量152万台,销量占比主要来自于RayBan Meta智能眼镜。此外,微软、谷歌、苹果、三星等国外巨头同样采用自研或合作研发的方式在智能眼镜领域布局。

叶青清表示,就不同类型厂商各自在该领域的布局来看,其都具备一定独特优势。具体而言:互联网厂商在大模型和软件应用生态上具有优势;大型智能硬件厂商有成熟和丰富的硬件定义和设计经验以及完整的生态系统和健全的渠道体系;科技创新厂商更加专注在AR/VR等头戴设备等解决方案和场景深耕;而传统眼镜厂商在渠道上更加贴合眼镜受众,很多选择与科技厂商通过合作达成优势互补。

但无论企业本身在理论上具备多大优势,作为新兴的消费电子品类,最终的市场竞争还是要依靠产品表现说话,目前的眼镜类穿戴式设备尚且存在高清显示、续航等多方面实际使用问题有待完善,而这或许也将成为各大厂商下一阶段的焦点。

“就当前市场现有的智能眼镜产品而言,技术层面上,大模型融合、交互方式多样性、终端连接兼容性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最终质量;而产品层面的佩戴舒适度(重量、散热等)决定了用户能否长时间佩戴,进而影响使用场景和使用频次。” 叶青清表示,除此之外,作为一件可直接佩戴的穿戴式设备,外观设计也是影响其产品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黑电厂商的破局点

除了本次获得的专利外,此前海信亦曾多次有智能眼镜相关的信息释出。

去年9月,海信曾在2024年柏林消费电子展(IFA)上宣布,计划于今年年底推出一款AR眼镜,主打C端观影场景;今年1月,海信视像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已在为外部客户进行面向海外市场的AI智能拍照眼镜产品的开发,产品具有轻便、功耗低等特点。此外,海信旗下上市公司乾照光电也曾表示,公司的VCSEL、Micro LED 技术可以应用于AI眼镜。

但即便在研发规划和技术积累方面不断有动态发布,海信目前确实也尚未有实际的智能眼镜终端产品面世。2023年,海信曾发布一款面向B端市场的XR硬件产品 Vidda VR一体机XR-V3,也曾在2024年AWE期间对其进行展示,但在面向C端的智能眼镜方面,随着去年IFA期间宣称将于该年年底发布的AR眼镜跳票,消费者想要接触到其智能眼镜产品,或许还需要等待更久的时间。

就其他黑电、科技厂商的产业布局进度来看:TCL旗下雷鸟科技今年正式发布雷鸟X3 Pro和V3款智能眼镜,预计将于2季度推向市场;三星在2月举办的发布会中也透露,其与谷歌将联合开发Android XR,设计AR眼镜等产品线路。此外,小米、创维等厂商同样表示正在进行AI眼镜领域的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各大厂商当前的产品进度尚有差异,但对于尚处于市场开拓期的智能眼镜业务而言,由于在显示、续航等方面存在显著提升空间,且除了AI功能外,尚未有现象级应用软件诞生,先行者尚未建立后发厂商难以赶超的优势。且诸多新进玩家大都是成熟的大品牌,拥有完整的硬件生态布局,下一阶段的市场竞争势必将更为激烈,也有望创造更多的增量空间。

叶青清表示,短期来说,智能眼镜在硬件技术以及语音和图像等多模态交互方面的体验提升是阶段性市场突破和产品普及的关键点,而当其在芯片、显示功能、佩戴舒适度等等核心技术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后,软件生态和现象级应用会是市场规模化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责任编辑: 邓卫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