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机构密集调研 关键词解锁基金经理思路
来源:中国证券报作者:刘伟杰2025-02-14 09:28

近期公募机构调研频率明显加快,人工智能(AI)、机器人、生物医药等领域的企业成为主要调研方向,DeepSeek当属调研最热词汇。同时,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密集赴一线调研,易方达基金杨宗昌、富国基金孙权和范妍、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大成基金韩创等纷纷现身调研名单。

多位公募人士表示,DeepSeek给全球科技界带来极大震动。DeepSeek以其低廉的训练成本和高效的运算效率,在国内外持续发酵,并带来了AI的进一步“出圈”,各行业争相上线DeepSeek。

DeepSeek成为调研最热词

近期横空出世的DeepSeek让科技圈热闹非凡。目前,DeepSeek进入全球140多个市场的应用商店下载榜,而许多的互联网、硬科技、医药、汽车以及教育行业的上市公司亦纷纷接入DeepSeek,推动国产AI生态圈繁荣,这也让DeepSeek成为机构调研最热词汇。

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3日,自2025年1月29日以来,在上市公司“接待投资者调研纪要”中,关键词包含“DeepSeek”的问答记录达36条;在“交易所互动平台信息”中,关键词包含“DeepSeek”的问答记录超过1100条。

具体来看,IT服务公司电科数字2月13日在回答“有没有接入DeepSeek大模型”时表示,目前自研智鹰智算管理平台已成功接入DeepSeek V3/R1大模型,进一步丰富了华讯智鹰智算管理平台的模型资源,为行业客户提供更强大的服务能力,在智慧医疗、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数据分析等AI应用场景,实现了更精准的预测、更智能的交互和更高效的决策。

存储芯片公司华大九天表示,AI技术对EDA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公司已将AI技术应用于现有产品中。科大国创称:“目前公司星云大模型已全面集成适配DeepSeek-R1/V3模型,支持用户在云边端等各类环境下调用AI能力,有效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

此外,机器人概念股洲明科技表示已完成DeepSeek-R1私有化部署。医药公司健康元称,近期将DeepSeek等全球最先进的AI模型运用在创新药研发方面。

洲明科技、鱼跃医疗、贝瑞基因、顺网科技、安必平、蜂助手、科德数控、老百姓等已成为公募机构在蛇年以来调研兴趣浓厚的公司,上述公司涉及医药、机器人、通信等行业,在调研过程中屡屡被机构问及是否接入DeepSeek以及所带来的影响等。

例如,诊断服务公司贝瑞基因表示,在变异解读大模型和遗传咨询大模型的开发中,现正在全力进行与DeepSeek系列模型的平行测试;DeepSeek-R1提出的蒸馏方案,也给专业化疾病解读等模型的开发、落地带来了希望。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DeepSeek等AI技术与生物科技领域的融合,让“AI+医疗”风口来临。目前来看,AI在生成式病历、导诊、助诊等某些细分医疗场景的应用能够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但更多体现替代人工或专家库的作用,尚未出现颠覆性技术,如AI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AI深度学习测序数据找到基因与疾病的联系等。

知名基金经理赴一线调研

近日,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密集赴一线调研,有些基金经理甚至在春节假期期间就已积极行动起来。

Wind数据显示,易方达基金杨宗昌2月7日调研洲明科技,该公司被问及“第三方大模型和公司自研的垂类模型如何进行分工”“在机器人端侧应用领域的发展规划和技术创新有哪些”时表示,平台已接入豆包1.5pro,DeepSeekV3及R1模型,并基于671B的R1模型进行多场景应用探索,提升Agent应用场景下的精度和准确性,更好服务终端客户。

此外,富国基金孙权、范妍出现在上海钢联2月5日的调研名单中,该公司被问及“基于DeepSeek模型的产品迭代什么时候可以正式推出”时称,希望尽快把基于DeepSeek的“小钢”做出来,在一季度借助DeepSeekR1快速蒸馏出全新的“宗师”模型,并切换“小钢”的基座模型。

兴证全球基金杨世进则调研了万达信息,该公司被问及“在AI应用于医疗领域的收费模式方面会有哪些新尝试”“公司目前在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方面感受到的难度是什么”等问题。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鱼跃医疗在2月4日举行的线上调研活动中出现了多家头部公募基金经理的名字,如易方达基金朱明新、博时基金张涵、富国基金吕泽楠等,彼时正值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

招商基金表示,在下游应用与垂直领域,DeepSeek的开源策略和低成本推动了其在金融、医疗、政务等行业的快速落地。例如,金融领域的智能研报生成和智能投顾,医疗领域的AI辅助诊断工具和药物研发平台。

人形机器人获密集关注

除了DeepSeek备受瞩目之外,人形机器人相关内容也在公募机构调研时获得密集关注。该关键词在Wind数据“交易所互动平台信息”中包含的问答记录达数百条。受关注较高的机器人公司为斯菱股份,该公司近期获得超过50家公募机构的调研。

具体来看,斯菱股份在被问及“在机器人零部件业务方面有哪些优势”时表示,公司主业的产业优势是精密零部件制造,与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具有一定的协同性,部分研发技术及生产设备可共用。公司将依据积累的市场和量产经验,着力于机器人零部件产品的技术和质量突破。

业内人士称,从国产硬件能力看,前有机器人的春晚舞蹈惊艳亮相,后有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集中展示,展现了国产硬件突出的运动性能、感知交互和控制算法技术储备。相关展示可以看到,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机械手轨迹控制、电机响应速度有较大进步,相较之前的演示版本,机器人硬件正在加速迭代。

富国基金表示,今年或是机器人量产时刻,通过对比机器人量产节奏与当年电动车的量产节奏,预测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产量和价格有所不同。从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后,成本降低后即可外销,这一阶段主要面向B端客户;进入第三阶段后,成本大幅降低,将对应C端市场。因此,今年开始生产训练机器人,明年或将面向B端,后年或开始面向C端。由于此次较早导入了中国供应链,量产爬坡的节奏会非常快。

工银瑞信基金表示,机器人板块当前正处于“0-1”阶段,板块有望受益于智能化和降本的双重驱动,该板块或可关注两条投资主线,一是谐波减速器等确定性较高,下一代机器人难以取代的零部件;二是人形机器人发生较大变化的环节,或成为新的投资机会。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