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ETF异动 谁在推波助澜?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特约记者庞华玮2025-02-13 09:34

2月12日,近期被热炒的货币ETF出现大幅回落。

货币ETF的热炒始自于春节长假前,1月24日至2月11日,有货币ETF暴涨接近19%。

对此,一位华南公募基金人士表示,货币ETF出现异常涨幅很可能是由于炒作行为导致的。

“从基金公司后台数据来看,此前参与炒作的投资者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或是一些投资者对收益特性存在误解,将其当作短期投机工具,从而跟风买入。”上述华南公募基金人士说。

而业内人士表示,2月12日货币ETF价格的大幅回落,一方面可能是“节前买入,节后止盈的操作”造成的。另一方面,市场对这些货币型ETF的溢价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投资者开始抛售,导致价格大幅回落。

多家机构人士提醒投资人,勿以货币ETF作为短期投机对象。

价格异动

近期,货币ETF市场出现了较为罕见的价格异动现象。

首先是多只货币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多家基金公司紧急停牌以提示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现象始于春节长假开始前,比如,1月24日,金鹰增益货币ETF在二级市场已上涨1.5%。

到了1月27日,即春节长假前最后一个交易日,华泰货币ETF、华安货币ETF、嘉实快线ETF、广发货币ETF、华泰天天金ETF、融通货币ETF等9只货币ETF大涨,并因出现大幅度溢价而停牌。比如,当天在二级市场上,华泰天天金ETF、融通货币ETF、广发货币ETF分别上涨了9.21%、6.05%、5.67%。

2月5日,春节长假结束后的第一个交易日,上述9只货币ETF发布公告,向投资者提示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及停牌事宜,且全天停盘。

这种异常大涨延续到2月11日,当天,金鹰增益货币ETF大涨8.0909%、广发货币ETF大涨7.6547%、融通货币ETF大涨6.4768%。此外,国联日盈货币ETF、华泰货币ETF、国寿货币ETF、华泰天天金ETF等4只货币ETF涨幅在2%~4%之间。

2月12日,广发货币ETF、国联日盈货币ETF、国寿货币ETF、金鹰增益货币ETF等7只货币ETF发布溢价风险提示公告。公告称,相关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交易价格明显偏离基金份额参考净值。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其中,金鹰增益货币ETF还将于2月12日开市起至当日10:30停牌。

2月12日,部分近期冲高的货币ETF价格出现大幅回落。

其中,金鹰增益货币ETF,于2月12日开市起至当日10:30停牌,该ETF当日复牌后,以10%跌停。

此外,近期高溢价的广发货币ETF、融通货币ETF、国联日盈货币ETF、国寿货币ETF、华泰货币ETF等在2月12日均出现显著跌幅。

面对货币ETF异动,基金公司紧急采取了措施。

一位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记者,该公司旗下有货币ETF在近期出现了净值异动的情况,公司在根据盘中净值变化情况和上交所保持情况汇报和说明,并采取了临时停牌的风险提示操作。但对于基金管理人来说,无法干涉投资者的市场行为,目前主要的还是根据二级市场情况及时做好风险提示,尽量避免投资者因为跟风入场后续带来投资损失的情况。产品运作上,还是保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和基金合同进行。

排排网财富公募产品运营曾方芳表示,近期货币ETF市场出现了较为剧烈的波动。春节前后,市场中的闲置资金为寻求保值且收取长假利息,集中涌入货币ETF,促使其溢价率大幅上升,部分投资者跟风炒作。这就导致部分规模较小的货币ETF出现异动,容易被资金操控,从而产生较大的价格波动。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和市场情绪的平复,货币ETF的高溢价现象预计难以持续,价格或将逐渐回归到净值参考水平。未来货币ETF的走势仍将受到资金面宽松情况的影响。

暴涨暴跌背后

对于近期货币ETF暴涨的原因,一位北京公募人士指出,近期由于场内资金集中买入,导致部分货币ETF出现了较为罕见的净值异动情况。或受春节长假前后投资者对资金流动性和收益的需求变化影响,会有节前买入节后止盈的操作。

此外,该公募人士认为,有投资者并不是特别了解货币ETF,误当做了股指类产品操作的情况。

“节前在一些自媒体平台上出现过分享如何利用货币ETF套利在假期赚钱的内容,估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对部分投资者造成了误导导致跟风入场。”上述北京公募人士说。

其分析,对于一些流通份额较少的货币ETF来说,价格较为容易受到短期资金的冲击。如果有资金买入可能会快速推高其二级市场价格,制造出短期较大幅度的波动,而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在市场情绪的驱动下,有投资者盲目跟风进一步加剧价格波动。

格上理财旗下金樟投资研究员王祎指出,出现价格异动的货币ETF流通份额普遍较少,通常只有几万份到几十万份,少量资金即可对其价格产生较大影响。部分投资者将货币ETF视为短期套利工具,利用其T+0交易制度进行炒作,部分投资者看到价格异动跟风买入。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近期货币ETF的异动可能是触发了比如量化私募的某种策略模型,自动买进去了;又因为产品规模比较小,因此一下子就产生了高溢价。

但到了2月12日,部分此前热炒的货币ETF出现暴跌。

对此,王祎解释,货币型ETF在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出现溢价,即交易价格高于基金份额的净值。为保护投资者利益,上交所对出现溢价的货币型ETF实施了临时停牌。复牌后,市场对这些货币型ETF的溢价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投资者开始抛售,导致价格大幅回落。

对于货币ETF的投资,一位北京公募人士表示,货币基金的本质是较低风险、较强流动性的现金管理工具,不应将其视为短期的投机工具,投资者应明确此类产品的定位,避免盲目跟风。高溢价意味着风险的增加,其二级市场上价格的涨幅依靠资金助推,一旦资金撤退,价格大概率将会回落,如果投资者追高入场,很可能受到损失。因此,面对异常波动时,建议投资者保持冷静和谨慎,切勿盲目跟风,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有华南公募人士告诉记者,当前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普遍较低,整体水平多在2%以下。然而,近期部分场内货币ETF出现单日涨幅超10%的现象,这并不符合货币基金的正常投资回报逻辑。

“从投资回报合理性角度分析,这种异常涨幅很可能是由于炒作行为导致的。”上述华南公募人士说。

他接着指出,“当前涨幅明显的货币ETF流通份额较少,通常只有几万份到几十万份。在这种情况下,较小的资金量就能推动价格大幅上涨,容易被资金操纵。”

他表示,投资者应理性看待货币基金,货币基金的本质是低风险、流动性强的现金管理工具,其收益主要来源于利息收益和微小的价差收益。投资者应明确货币基金的定位,其优势并非是高收益,不应将其视为短期投机工具。货币ETF因其高流性(采用T+0交易机制)、较低的交易成本(一般不收取申购费、赎回费和交易佣金,且免印花税)、收益相对稳定、净值波动小和高透明度,更合理的投资方式是作为场内闲置资金的管理工具。

“投资者应避免在高溢价时买入货币型ETF,以免因价格回调而遭受损失。以通过查看货币型ETF的净值(NAV)与交易价格的差异,判断是否存在溢价。建议投资者优先选择规模大、流动性好的货币型ETF,以降低交易成本和流动性风险。”王祎说。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