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5轮拍卖后,近日,被执行人深圳钜盛华持有的新疆前海联合基金30%的股权拍卖,终于迎来“白衣骑士”。阿里资产司法拍卖显示,上海证券出价3766.224万元竞得该部分股权。
公募业内人士认为,上海证券购买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相关事宜仍待监管部门审批,进展顺利的话,券商带来专业的投研能力和资产管理资源优势,以及给予基金公司一定程度的销售支持,或能带领公司改变现状。
上海证券竞得前海联合基金30%股权
近日,阿里司法拍卖平台显示,被执行人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前海联合基金的出资额6000万元股权在经历了5次拍卖后,终于一锤定音。
公开信息显示,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成立于2015年8月7日,是国内成立的第99家基金管理公司,公司共有5家股东: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深圳市深粤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凯信恒有限公司,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各股东持股比例分别为30%、25%、25%、15.1%、4.90%。
企查查数据显示,上述5位股东中,深圳钜盛华已被列为失信执行人和被执行人,股权被冻结,并被限制高消费;深圳粤商物流同样被列为失信执行人、被执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费,凯信恒也有股权冻结,深圳深粤控股也已经成为被执行人。
本次拍卖的正是第一大股东深圳钜盛华持有的股份,该标的物整个拍卖过程可谓是一波三折。
2024年3月,第一次因“案外人对拍卖财产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撤回拍卖,7月第二次因无人出价流拍,8月第三次拍卖,原中小股东深圳粤商物流有限公司拍下标的,但因没有支付尾款导致拍卖失败,10月份第四次拍卖再度流拍,随后2025年2月再次被挂网变卖,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在公开竞价中,以3766.224万元最高应价胜出,如进展顺利,上海证券或将成为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第一大股东。
多家公募规模低于百亿,仍面临多重发展难题
近年来,还有嘉合基金、东海基金、宝盈基金、上银基金等多家中小基金公司股权被频频挂牌转让,新疆前海联合基金股权拍卖难,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小规模公募基金发展的艰难困境。
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为例,在管规模少,产品结构单一是中小公募面临的难题之一。天天基金数据显示,2020年是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发展的黄金期,当年年底在管规模达到496.27亿元,随后在管基金规模不断缩水,截至到去年底仅剩97.51亿元,基金49只,并且以固收类为主。
2021年9月以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就没有新基金成立,新公募产品上报也同时停留在2021年9月。在2022年发行的新疆前海联合中债1—3年国开行指数基金、前海联合鑫享价值基金均以募集失败告终。
一方面,公募基金管理总规模在2024年突破32万亿元,但中小公募仍然面临规模小的困境。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10日,在所有持牌公募机构中,有34家中小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在百亿及以下,并且多数公司的固收类产品规模占比较高。
某华南公募基金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小基金公司面临行业明显“马太效应”,随着行业逐步向指数化发展,头部公募在ETF上取得更大先发优势,无论是渠道、营销还是费率,中小基金公司都很难和大公司竞争,中小公司想要突破发展困局,还是需立足自身资源禀赋,走出特色、差异化发展之路。
“股东对基金公司的支持至关重要,上海证券成为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第一大股东或能带领公司改变现状,券商具有自营、资产管理资源优势,以及给予基金公司一定程度的销售支持,对中小基金做大规模可以起到帮助作用。”上述人士表示。
校对:刘星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