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东莞这座“世界工厂”一直是观察人口变迁背后经济转型的窗口。据不完全统计,过去四十余年中,有超2亿人在东莞工作过。
而今年春节假期,这座流动的城市悄然发生着变化。
与以往春节期间被戏称为“空城”不同,这个春节,越来越多的务工人员选择了留在东莞。他们不再长途返乡,不再匆匆离开这座城市,而是把远在老家的家人接到东莞,一起在这里过团圆年。
另一个变化发生在千里之外。大年初五开始,东莞便在贵州、湖南等地开展劳务对接、现场招聘及慰问东莞务工人员等工作。这之后,在百度地图全国热门迁入地(目的地)榜单上,东莞排名连续攀升,一度位居第三名。
(图为2月6日百度地图百度迁徙平台数据)
不同于过去几年的招工难,自2月5日起,东莞众多企业迅速切换至“赶订单模式”,全力冲刺新一年的生产目标。数据显示,截至2月9日,东莞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已复工13396家,复工比例为97.4%。截至2月11日(年十四),全市企业开工率为98.72%,全市企业的返岗率为97.88%。目前全市返岗人数约335.53万人。
人们能看到的是,从智能车间到产业园区,一个个工厂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忙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路上车水马龙,处处都是忙碌的景象。而这些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变化,放在时代的洪流里,就是这座千万人口城市的转型和跃升图景,也是广东甚至全国制造业变迁的缩影。
赶订单、在工位、拼经济
农历正月初八,东莞大部分企业已经正式开工。各镇街(园区)工厂纷纷开足马力,为冲刺第一经济“开门红”做着准备。一些企业由于第一季度订单较多,积极倡议员工留在当地过年,保证春节期间不停工、不停产。
位于长安镇的东莞市硅翔绝缘材料有限公司早于正月初六便已开工。走进企业车间,这里大部分工人年龄都在18岁到35岁之间,他们正在赶制一批应用在新能源电池热管理方面的产品。在他们头顶上方的电脑大屏上,生产数据每隔几秒就会被刷新一次。
公司人力资源总监彭浩透露,受到全球新能源产业的爆发式增长,为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品进行配套的硅翔绝缘材料产值逐年增长,2024年全年产值达到19.7亿元,比2023年增长了约33%。
因为一季度订单较2024年同期增长了70%左右,硅翔公司从年初开始就开始紧张备货。年关将至,企业管理层决定,今年务必号召员工留在东莞过年。“为保障春季订单交付,春节期间我们不能停工。公司4600余名员工中,有超三成留在东莞过年并坚守生产线。”彭浩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为了让大家在春节期间有归属感,企业为员工们准备了年夜饭和红包。截至目前,硅翔绝缘材料已经实现100%复工。“由于2025年会比较忙,我们也在积极添置新设备,增加人员。”彭浩介绍。
东莞对于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无数年轻人从大江南北出发,来到东莞开始自己的打工之旅。但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普工本身具备的高流动性特征,加之东莞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就业输出大省就业机会增多等因素,每年春节假期后,东莞诸多工厂面临普工招聘难的问题。而新冠疫情后,往年各个工厂抢着招普工的现象又逐渐消退,许多企业招人变得更加谨慎。
不过,今年春节这一局面开始逆转。很多制造业企业订单回暖,以实实在在的订单、奖金留住员工的现象再次出现。同时,“不打折”的年味也成了让员工在东莞过年、带家人团聚的关键“礼包”。
郭亮所在的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今年有3500人选择留在东莞过年。除了能领到企业的过年补贴、参加价值120万元的抽奖活动外,企业还开展除夕包饺子活动、组织员工包场观看电影、安排大巴车接送员工游玩周边景点/商圈等,营造浓厚的过年氛围。
郭亮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今年这么多同事选择留在东莞,一方面是因为企业本身希望赶制订单,确保企业快速复工复产,避免节后的“用工荒”。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企业本身是世界一流的锂电池服务商,属于新兴产业领域,研发人才、高级技能人才等青年高质量人才居多,岗位较为稳定,不容易出现工人回流现象,员工对于留莞过年也具有较强认同感。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这一趋势值得关注,“这背后,实际上是东莞的产业结构升级换代,所带来的产业工人群体身份变化。产业在升级的同时,人才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以高新技术创新驱动的先进制造业逐渐替代传统制造,高质量人才对职业和城市的认同都大于传统产业工人,东莞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努力正在逐渐开花结果”。
反向过年背后的城市跃升
与制造业类似的转变,还发生在商业领域。过去,东莞在地消费长期存在着被广深港虹吸的问题。而透过蛇年春节假期的消费数据能看到,东莞之所以能吸引众多游客来此过年、团聚,与城市不断完善的商业配套不无关系。
2024年,东莞连续落地两家龙头购物载体——山姆会员店和盒马鲜生,拉动东莞大型商超客流持续火热。东莞市商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东莞全市共招引首店超100家,阿嬷手作、费大厨等品牌,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推动消费能级不断提升。
首店与网红店不断入驻东莞,增添了消费者的购物选择,也让东莞在商业资源集聚度上的位次不断提升,进一步吸引本地消费群体留在东莞。
数据显示,这个春节假期,盒马鲜生东莞店日均客流量达3.2万人,大年初一进店人数超4万人,客流量为北京、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四倍,日均销售额约140万元。京东MALL卖场的华为、OPPO、vivo手机销量超出2024年同期三倍。截至2月2日,东莞消费品以旧换新已核销7884万元,关联消费超过5.4亿元。
传统消费之外,在“反向过年”的驱动下,东莞年轻消费群体还带动了新消费“谷子”经济的活跃。
如在《哪吒2》大电影火爆的同时,“吃谷”的年轻人将哪吒买成“谷圈”开年大爆款,哪吒系列“谷子”经济的上线即售罄,拉动制造商广东衡立泰工艺品有限公司订单的爆满,以至于这家位于东莞的“谷子经济”企业,目前全公司只剩下一套样品,其他产品都被搬空。
一组组亮眼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在东莞打拼的人对城市的归属感,以及这座城市的包容性特质。
在林江看来,从“父母在,不远游”到如今“我心安处即故乡”,其实春节作为“团圆节”,所传递的情感共识始终如一。与以往“空城”不同,这两年的东莞,之所以能在团圆之日留住人,离不开年味记忆以及东莞提供的丰富多元、更具包容性的文化活动。
这个春节假期,雷宇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有几十位员工留在东莞。“除了年夜饭外,我们还特别组织员工到沙田镇附近进行游玩、购物,号召他们到东莞和周边城市旅游景区看一看,增强员工对东莞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企业财务总监聂海林说。
让打拼者在城市里找到家的共同记忆,是这个春节,东莞一直期望达成的结果。今年春节期间,东莞结合东莞产业和人口特点,策划“新春·进莞来团聚”主题系列文旅活动,舞龙舞狮、龙湾花灯会、歌舞快闪、年味展览等,用行动诠释城市温度。
据初步测算,2025年春节假期期间(除夕至大年初七),东莞合计接待游客总数522.6万人次,同比增长4%,实现旅游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9.4%,均创下近年春节最好成绩。
不过在林江看来,目前东莞的城市文化相较广深仍旧缺乏差异性。“如元宵节灯会,东莞如何注入本地元素,突出制造业特色?再如东莞现在打造的东莞记忆项目,不能仅仅在莞城,东城、虎门、厚街等镇街,是否应该联动起来,形成区别于广州广府文化和深圳创业文化的特有文化记忆”。
林江同时也提到,东莞应该着重思考,如何为来东莞的人们提供定居于此的价值,如何构建城市整体的文化品牌,让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东莞、选择东莞?在这方面,东莞需要向一些城市“取经”,探索如何构建城市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