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储能业务再传新进展,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正式投产。
2月11日,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仪式在上海临港举行。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标志着特斯拉在华业务正式步入了新阶段。
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
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于2024年5月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正式开工,仅仅9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工厂开工到产品下线的整个过程,比特斯拉汽车上海超级工厂的用时缩短了3个月,再次刷新“特斯拉速度”“上海速度”。
在投产仪式现场,首台超大型商用电化学储能系统Megapack从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成功下线。Megapack外型就像一个白色集装箱,最大重量超过38吨,单个可以存储超过3900度电,相当于65辆Model3后轮驱动版的电池容量,也相当于一辆Model3后轮驱动版行驶超过3.9万公里。
公开信息显示,特斯拉上海储能工厂总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4.5亿元。上海储能工厂开工当日,特斯拉还与临港集团完成了商用储能系统Megapack中国首批订单的签约,共计八台Megapack。
投产仪式上,特斯拉公司能源与充电业务副总裁麦克·斯耐德(Mike Snyder)表示:“我们致力于打造能源产品与电动车协同,来实现我们的愿景: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庆祝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它将于本季度开始产能爬坡,助力特斯拉开拓更多市场。”
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科处处长陆瑜介绍,特斯拉与临港的二次合作,是对临港营商环境的深度认可。此次在与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项目的合作中,临港不再只是快速响应,而是主动参与项目进程,主动为企业设计整个建设计划,对拿地到施工的所有中间环节的一一梳理,才实现了“特斯拉速度”的再次刷新。
储能业务毛利率攀升
特斯拉早在成立之初就已经对储能产业进行布局。2015年开始,特斯拉在美国推出Megapack和Powerwall等产品,分别面向大型工商业储能和家庭储能市场。
2023年,特斯拉储能装机总量达到了14.7吉瓦时,是2022年的两倍以上,公司能源发电与存储业务的利润几乎翻了四倍。
特斯拉公布的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储能业务收入达到100.86亿美元,同比增长67%。这一增长幅度远高于公司整体营收的增长率,表明储能业务已成为特斯拉的重要增长极。同时,特斯拉储能业务的毛利率在2024年也有所提升,由18.9%提高至26.2%。
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此前表示,可再生能源的未来有赖于大规模储能。特斯拉Megapack储能系统可以支持高达千兆瓦时规模的低成本、高密度公用事业及商业项目。灵活性也是Megapack储能系统的一大特点,它随时能与电池模块、逆变器和温度系统集成安装,帮助电网更加稳定、可持续运行。
设计层面,特斯拉也为各电池模块匹配了专属逆变器,每台机组均已经过大量测试,内含集成安全系统、专业监测软件等,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同时,Megapack电池还可通过OTA空中升级实时更新,持续优化功能。
储能市场竞争或加剧
当前,新型储能产业及应用规模不断壮大。《中国储能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到369.8GWh,同比增长64.9%,其中中国企业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45.8GWh,占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的93.5%,中国企业出货量全球占比进一步提升2.6个百分点。
在中国和全球的储能产业方面,中国相关产业整体也在全球保持领先。有券商研报指出,中国储能产业链具有制造、成本和市场等优势。特斯拉在中国上海建设储能工厂,一方面看中了中国的规模制造、快速响应优势,能够快速补齐Megapack产能短板;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完备且成本低廉的储能系统产业链优势,能够降低Megapack生产成本。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上海储能工厂的Megapack项目将有助于提升特斯拉在储能领域的竞争力。特斯拉电动汽车在中国市场销量很大,客户有充电需求,Megapack产品可以首先在特斯拉自家的充电场站应用。
还有市场分析指出,储能市场竞争激烈,各家企业在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市场开拓、项目执行、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展开全方位竞争。随着政策驱动、技术进步以及成本下降,市场准入门槛逐渐降低,新进入者增多,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校对: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