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医药领域的实践应用正逐渐从场景探索走向商业化转化。
AI应用超级黑马诞生
2月10日,DeepSeek概念持续发酵,并行科技30cm涨停,股价创历史新高。除并行科技,DeepSeek概念中,光云科技、云从科技、每日互动、首都在线、安恒信息等均实现20cm涨停。
消息面上,QuestMobile数据显示,1月28日,DeepSeek的日活跃用户数首次超越豆包,随后在2月1日突破3000万大关,成为史上最快达成这一里程碑的应用。
据证券时报·数据宝统计,截至2月10日收盘,1月27日以来的短短5个交易日内,并行科技累计涨幅达到182.18%,排名同期A股涨幅榜第一位,成为本轮人工智能(AI)行情的最大黑马。在并行科技的带动下,北交所股票近日成交活跃度开始大幅提升,今日盘面上,广脉科技、旭杰科技、云创数据、新赣江录得30cm涨停板。
AI医疗有望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
受Deepseek持续催化,与AI应相关的医疗方向股票今日迎来爆发。思创医惠、创业慧康、药易购、迪安诊断触及20cm涨停,万达信息、卫宁健康、泓博医药、东华软件、贝瑞基因等涨幅居前。
港股AI医疗龙头公司医渡科技一度大涨超28%,股价创2024年以来新高。据悉,医渡科技已将DeepSeek人工智能模型整合至公司自主研发的“AI医疗大脑”YiduCore,将进一步推动AI技术在医疗健康产业的规模化应用与创新实践。
此前,知名投资人“木头姐”凯西·伍德公开表示,医疗保健是最被低估的AI应用领域。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闻大翔在2024中国医学人工智能大会上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推动医疗健康领域的新一轮革命,AI医疗已成为中国医疗行业转型升级的重点方向。
1月6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首次针对AI在药物和生物制品研发中的使用发布相关指南草案—《关于使用AI支持药品和生物质品监管决策的考量》,此指南是为了提供有关AI对药品和生物制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的监管决策中的使用建议,有望提升药品和生物制品申报中使用AI模型的可信度。
中泰证券发布研报显示,FDA发布首份在药物研发中运用AI的指导文件,多个全球头部药企公布AI制药合作,“AI+医药”有望成为下一个“黄金赛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成熟以及相关行业标准、注册审核体系的逐渐完善,AI在医药领域的实践应用正逐渐从场景探索走向商业化转化,GPT等革命性技术的出现有望进一步加速AI+医药/医疗的成果落地,预计未来有望率先在药物设计研发、辅助病理诊断等领域实现突破。
中银国际证券表示,AI在医药研发方面前景可期。伴随AI技术的发展,AI在医药生物的研发、临床方面的能力也逐步增强,有望提高制药行业的效率和精准度。在药物研发方面,AI可以通过分析海量生物数据和化学结构,快速筛选出潜在的药物候选物,大幅缩短了药物发现的时间和成本。
机构扎堆关注的AI医疗概念股名单
A股市场上,已有多家公司开始运用AI技术,进行医疗产品研发。卫宁健康近日在互动平台透露,公司的医疗AI助手产品2024年处于试点阶段,已取得试点客户合同,计划自2025年起,将进行批量化推广。
万达信息已经完成DeepSeek开源版本在公司自有智算环境的本地化部署和算力集成,目前正在将DeepSeek集成到公司数字智脑智能体、大模型服务支撑平台等产品中,适配公司的行业大模型,并积极推进在电子病历、临床科研、健康管理、电子政务、智慧社区、医保等行业场景中的应用。
泓博医药打造的人工智能药物设计平台,整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高性能计算、量子化学和分子动力学等尖端技术,开启了药物研发智能化、精准化的新阶段。
乐心医疗研发的十二导联智能心电衣(iSENSE系列)已获批广东药监局“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AI算法辅助诊断软件属于III类软件,正处于注册申请阶段。
东华软件子公司东华医为自主研发了基于AI技术的电子病历内涵质控系统,能够实现对医院全病历内涵质量的全过程、系统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从机构关注度来看,AI医疗概念股中,机构评级次数最多的是迈瑞医疗,合计有40家机构给予其“积极型”(含增持、买入、强烈推荐等)评级。其次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爱尔眼科、云南白药、信立泰等。
从估值水平来看,截至2月10日收盘,8股滚动市盈率低于30倍,分别是柳药集团、健康元、安科生物、华东医药、百诚医药、佐力药业、云南白药、迈瑞医疗。市净率方面,7股市净率低于2倍,分别是柳药集团、迪安诊断、复星医药、健康元、百诚医药、创业慧康、贝瑞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