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赤藓糖醇相关产品的双反初裁结果预计将在今年3月和5月公布。
中国赤藓糖醇企业尚未从欧盟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影响中走出来,美国的“双反”调查又有了新进展。
2月6日晚,三元生物(301206.SZ)发布公告,称已向美国商务部提交相关调查问卷。记者也注意到,美方近期宣布继续对中国进口的赤藓糖醇进行“双反”调查,预计相关初裁结果将在今年3月和5月公布。
三元生物公告称,已经向美国商务部提交了反倾销调查相关问卷。根据初步测算,本次涉案产品赤藓糖醇在反倾销调查期间(2024年4月1日到2024年9月30日)出口至美国的金额为893.5万美元,约占当期营业收入的20.2%。
三元生物称,此次对中国赤藓糖醇的“双反”尚处于调查阶段,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目前三元生物已成立专案工作小组应对本次“双反”调查,并提示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记者注意到,美国此次启动的双反调查源于2024年12月,美国生产商Cargill,Incorporated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赤藓糖醇产品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
根据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下称 USITC)2025年2月份公布的最新报告,称有证据证明从中国进口的赤藓糖醇以低于公允价值的价格在美国销售,从而对美国同行业造成了损害。USITC预计美国商务部对中国赤藓糖醇将在2025年3月10日作出反补贴初裁,2025年5月22日作出反倾销初裁。
对于赤藓糖醇企业而言,尚未从欧盟反倾销调查的影响中走出来,美国的双反调查又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挑战。
2025年1月16日,欧盟委员会刚刚公布了对中国赤藓糖醇反倾销调查终裁结果,保龄宝(002286.SZ)涉案产品被征收34.4%的反倾销税,三元生物涉案产品被征收156.7%的反倾销税;其他涉案公司的产品在34.4%至233.3%不等,反倾销措施将从2025年1月17日起持续5年。
三元生物此前回应称,欧盟加征高额反倾销关税对公司赤藓糖醇出口欧盟市场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公司赤藓糖醇的价格竞争力有所下降。自初裁结果公布以来,部分客户因无法承受高额反倾销税而停止进口公司产品,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客户选择继续合作,并愿意承担较高关税。与此同时,更多欧盟客户对赤藓糖醇供应链所面临的关税风险表示担忧,预计未来部分客户的需求可能会受到反倾销税的抑制,从而对三元生物在欧盟市场的销售带来较大压力。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赤藓糖醇生产国,2022年时中国赤藓糖醇产量已经占全球总产量的78.9%,欧美也是中国赤藓糖醇企业的主攻市场之一。
财报显示,2023年三元生物销售收入中,国外部分收入占比达到74.2%,美国是三元生物的重点出口市场之一,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和 2021年前6月,三元生物对美国的直接报关销售收入分别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3%、60.6%、43.4%和26.9%。
记者查阅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新报告,但并未发现具体的处罚意见,今日发稿前,记者多次拨打三元生物证券办电话但无人接听。
保龄宝管理层在此前业绩会上也透露,正在加速布局海外业务,计划在美国和欧洲设立办事处。但今日保龄宝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表示,目前其美国业务在总业务收入中占比还比较小,因此本次双反调查对其业务的影响相对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赤藓糖醇企业刚刚从上一轮行业调整期恢复过来。疫情后,消费者健康化的需求带火了赤藓糖醇等代糖需求,引发了一轮行业扩产热,造成赤藓糖醇供大于求,市场价格一度从高峰时的3、4万元/吨跌至9500元/吨,这也造成赤藓糖醇相关上市公司净利润大幅滑坡。
2024年随着赤藓糖醇市场秩序和需求回归,三元生物和保龄宝等赤藓糖醇生产商的业绩也出现回升。业绩预告显示,三元生物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9500万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61.4%到103.8%,而另一家赤藓糖醇股保龄宝也预计2024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1亿元至1.2亿元,同比增长100%到130%。
广东省食品安全保障促进会副会长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美国对中国赤藓糖醇双反调查结果尚未出炉,具体影响还需要进一步观望。健康化正在成为国内食饮行业发展的刚需和热门方向,预计代糖行业在国内市场仍有较好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