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集团(601515)2月5日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2024年业绩亏损原因为投资的消费基金投资收益亏损;计提商誉减值;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受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与相关损益的影响,导致业绩出现波动。
东峰集团表示,未来公司将在新能源领域继续深耕技术含量更高的固态/半固态电池材料和工艺,I类医药包装领域将持续加大规模优势,夯实公司利润。同时充分配合国有股东进行资产及资源的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东峰集团获衢州国资入主,衢州市国资委将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据悉,东峰集团正处于战略调整转型期,全面聚焦新型材料业务及I类医药包装业务。
在新能源新材料方面,东峰集团凭借多年来从事膜类新材料产品业务布局,以及在膜类新材料领域的核心工艺和关键环节中积累的经验,积极向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材料赛道转型。东峰集团在持续巩固其在新能源新材料业务领域地位的同时,引进专业技术团队,于2023年9月设立了汕头博盛复合集流体科技有限公司,将业务拓展至复合集流体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
据了解,固态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解质完全取代电解液的新型电池,相较于传统电池,它具有更强的性能和安全性。预计该类电池将在2026年及之后逐渐实现量产。全固态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在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及储能等多个领域备受关注。
亿欧网数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产业规模将超过1800亿元,其中全固态电池超过1000亿元。复合集流体是一种由高分子材料和金属复合而成的新型材料,相较于传统集流体,它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更低的制造成本以及更强的兼容性。
值得一提的是,东峰集团在复合集流体及半固态/固态电池领域已与多家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24年4月,东峰集团与三孚新科签署合作文件,双方在复合铜箔/铝箔集流体等锂电材料领域进行合作,建立长期合作的机制;2024年5月,东峰集团与蓝廷新能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签订合作文件,双方就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及半固态复合隔膜的研发和生产达成合作意向。
据了解,东峰集团与中南大学合作开展的“无负极电池关键技术研发项目”已形成阶段性的成果。前期东峰集团提交的一项名为“无负极钠金属电池及其改性集流体的制备和应用”的发明专利申请,今年1月3日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号ZL202411455906.2。
东峰集团表示,上述发明专利的取得不会对公司目前的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但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持续创新机制,保持在特定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也是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夯实技术研发积累的重要技术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