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基金】豆包语音AI上线!国内AI应用按下“加速键”!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5-02-06 13:33

春节前(1月20日),豆包APP扔下了一颗“AI炸弹”——全新端到端实时语音通话功能正式上线! 

那么,豆包此次的更新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大家如此“上头”?它到底“颠覆”了什么? 

豆包“戏精”语音AI上线,到底有多“惊艳”?

带着好奇心,我们第一时间体验了豆包语音AI,发现它真的有些“不一样”。它打破了传统语音AI的“机器人感”,不仅是全能的“聊天搭子”,更是完成了从“工具”到“伙伴”的升级,科幻场景“拉”进了现实。

豆包语音AI的“惊艳”,诺德基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高度拟人化的语音交互

豆包的语音交互“高度拟人化”,不仅在用词、语气、节奏上接近人类,还能根据用户的语速、音量等灵活调整。比如,当用户压低声音时,豆包会切换到“悄悄话”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人机交互的生硬感。 

2.强大的中文对话能力

相比海外的同类型产品,豆包在中文对话的理解和生成方面表现较为出色,能够应对复杂的中文语境和多样的表达方式。 

3.情感化和共情能力

豆包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用户的情绪,并给出与之相契合的反馈,表现出较高的“情商”。例如,它会根据用户的情绪变化调整回应的语气和语调,提供安慰或鼓励。

4.丰富的功能和应用场景

豆包不仅支持日常对话,还具备多种实用功能,如联网查询、提供即时信息、角色扮演、唱歌等。可以说,它不只是一个聊天工具,更是一个多功能的智能助手。 

正是基于这些出色的表现,豆包语音AI在实际测评中脱颖而出。从测评结果来看,整体满意度方面,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评分为4.36,GPT-4o为3.18,豆包模型表现相对更优,其中,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在情绪理解和情感表达方面的优势也更明显。

满意度PK: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GPT-4o

1.jpg

数据来源:豆包大模型团队,评测时间为2025年1月12日至2025年1月14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而这一切,主要得益于豆包实时语音大模型的升级。

分析认为,豆包背后的实时语音大模型实现了语音理解和生成一体化,是真正意义上的端到端语音对话系统。它具备低时延、随时打断、对话流畅等特点,技术表现相对优于传统的级联模式。尤为重要的是,端到端实时语音通话填补了多模态交互方式中为数不多的空白,为未来的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比如,未来的AI产品可能会支持文本、音频、图像等多种输入和输出组合,人机交互方式正在被彻底颠覆。【1】

技术比拼,我国AI从追赶到并肩、赶超!

诺德基金表示,对于国内AI产业链而言,豆包语音APP上线的意义,不止于此。豆包大模型表现超预期,或体现出国内AI产业追赶海外的效果正在逐步开始体现。

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中外技术实力的对比一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根据《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目前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保持美国全面领先、美中两强引领的总体格局,2023年美国、中国分别以74.71、52.69的总分,位列第一梯队。

参评国家2023年人工智能创新指数得分与排名:

2.jpg

资料来源: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联合北京大学编写的《2023全球人工智能创新指数报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报告发布时间2024年7月4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此背景下,近两年来,我国AI技术持续加速赶超,在多个关键领域都取得了比较显著的突破。尤其在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上,我国逐步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在数量、性能、创新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都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潜力。【2】

l)数量方面,在ChatGPT出现后不到一年,中国已出现130多个大模型,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超过100个,远超美国。

2)性能方面,例如阿里云的Qwen2-72B模型,其性能不仅超越了国内其他闭源大模型,还超越了美国实力较强的开源模型Llama3-70B。

3)创新方面,国内AI大模型在自然语言处理和多模态生成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DeepSeek-V3在开源模型中位列榜首,与国际顶尖闭源模型不分伯仲。 

4)国际竞争方面,中国团队在国际权威AI榜单和赛事中屡获佳绩。例如,阿里云的Qwen-VL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评测中获得第一,展示了不俗的竞争力。 

此外,在AI应用方面,国内多个细分赛道不断涌现出“现象级”产品,并成功“卷”出国门。2024年,中国出海的AI产品数量显著增加,尤其在图片编辑、视频生成和AI教育等领域比较频繁地“出圈”。据Sensor Tower发布的《2024年AI应用市场洞察》,2024年1—8月全球AI应用下载榜前20名中,有7款APP来自中国企业。

2025年,中国AI大模型的“狂飙”之路?

2025年已至,人工智能行业正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AI应用的快速迭代、AI技术的普惠化等,将深刻影响我们的生活、工作,甚至重塑整个社会的运行模式。那么,前瞻未来,中国的AI领域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呢?

一、越来越“上头”?AI用户黏性或进一步提升!

你接触过AI应用吗?每周使用AI的频率如何?我们观察到,从起初的疑虑与不安,到如今的接纳与充分利用,很多人对AI的态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AI应用的普及度正在快速提升!

调研数据显示,中国用户对国产AI大模型的尝试意愿度较高,其中51.5%的用户每周使用4至5次;21.6%的用户每天多次使用。在用途方面,中国用户主要将AI大模型应用于工作和学习,占比分别达53.9%和44.5%。

3.jpg

资料参考: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年12月30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其中,82.5%的中国用户对目前AI大模型的应用效果表示满意。

4.jpg

资料参考:艾媒咨询《2024-2025年中国AI大模型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2024年12月30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此外,过去一年,全球手机用户纷纷掏出“真金白银”支持AI应用。据Sensor Tower报告,2024年,全球手机用户在AI聊天机器人和AI艺术生成工具上共花费12.7亿美元,其中聊天机器人APP独揽10.7亿美元。横向对比来看,2022年这一数字仅为3000万美元,2023年增至4.55亿美元。

诺德基金认为,据此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未来AI大模型有望吸引更多用户,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二、AI应用或井喷,“智能体”崛起有望成焦点!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普及程度日益加深,AI应用赋能各行各业,为营销、传媒、金融、医疗、教育、娱乐、办公、制造、科学发现等多个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下半年,AI应用发展迅猛,不少产品甚至在一两个月内就实现了“收入翻倍”。当然,也有部分产品只是短暂“闪现”,但整体来看,AI应用的井喷趋势似乎正在到来。

AI应用赋能各行各业

5.jpg

资料参考:方正证券《海外AI应用年度策略:关注数据与行业Know-how支撑的差异化优势》,2024年12月25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展望2025年,市场似乎更看好AI应用的落地,随着智能眼镜、机器人以及各种可穿戴设备的涌现,新的应用与新的硬件终端结合有望打造出更多的爆款场景,也将进一步拉动基础设施的需求。而在这诸多应用中,“智能体”备受关注。

当前,国内国外的科技巨头们,都在力推智能体的落地。与传统AI应用不同,智能体不仅是聊天机器人,更是能自主思考和行动的“智能助手”。它不仅能理解指令,还能像人类一样规划、推理,甚至主动提出问题、优化方案,融入各种生活场景。

有专业分析认为,如果说2023年是大模型之年,重点是大模型技术本身的突破;2024年是专业大模型之年,重点是大模型的专业化、场景化、应用化落地;那么2025年或将是智能体之年,重点是利用Agent,全面提升大模型应用场景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3】

三、5年增长超3倍!市场或迎来快速增长

那么,我国AI行业的未来市场空间如何?根据《2023年AI大模型应用研究报告》,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达3716亿元,预计2027年增长至15732亿元;2023年至2027年,规模增长CAGR预计将高达31.1%。

中国AI市场规模,2021—2027E(亿元)

6.jpg

资料参考:方正证券《基于2023年福布斯AI 50应用流量的跟踪研究:海外AI应用发展行至何处?》,2024年2月6日;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在科技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为全球经济的贡献可能高达15.7万亿美元,其中约6.6万亿美元来自生产率的提高,另有9.1万亿美元预计来自消费端效应。诺德基金表示,人工智能或许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增长格局,带来新的增长点,AI增长空间巨大,我国也有望从中受益。 

结论:当前中国AI领域正处于一个技术进步迅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政策支持较明显、行业应用广泛、企业积极参与和投资不断增加的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中国有望在全球AI领域实现从并肩到赶超的跨越。所以,大家不妨抓住这一趋势,合理布局,一起分享AI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

 

【1】机器之心《豆包全新端到端语音功能上线!智商情商双在线,中文语音对话断崖式领先》,2025.1.20;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2】新华每日电讯《逐浪AI大潮,中国向新而生》,2025.1.14;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3】经济观察报《商业新愿景|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智能体和专业大模型将扛起大旗》,2025.1.22;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代表任何投资建议,也不代表任何个股推荐。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吴晓辉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