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风起大湾区,东莞上市企业扎堆布局
来源: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作者:程浩2025-02-05 16:16

近日,拓斯达、祥鑫科技、铭科精技等东莞多家上市公司对外披露了在人形机器人业务上的进展或规划。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叠加产业利好消息,关键技术加速突破,上市企业纷纷入局,东莞人形机器人产业热度持续升温。

人形机器人被誉为机器人皇冠上的明珠,是推动机器人产业高端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重要方向。随着信息化、工业化不断融合,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环境已初步成熟,大规模产业化正加速到来,人形机器人已成为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未来产业的新赛道。

据Omdia报告,在生成式AI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下,双足拟人形态的机器人可以实现大规模商业化,预计到20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出货量将超过10000台,到2030年将达到38000台,2024-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83%。

在这样的背景下,东莞上市公司也纷纷切入人形机器人新赛道,加快抢滩新市场。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主要由上游零部件、中游人形机器人本体及下游终端应用等环节组成。

零部件厂商方面,祥鑫科技近日与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书》,双方决定联合共建“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联合技术创新中心”,共同研发人形机器人智能化解决方案,包括但不限于灵巧手、轻量化机械手臂、功能/性能/可靠性测试、数字化仿真设计、机器视觉应用、设备健康管理等,打通人形机器人从研发到生产的全链路,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人形机器人关键零部件领域的研发水平和产品储备。

拓斯达近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回应称,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可用于人形机器人手臂支架、大腿支架、髋关节架等空间结构复杂的零部件加工。铭科精技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于东莞市新建项目涉及人形机器人部件的产能规划,主要为满足公司在东莞本地的投资并购及业务扩展需求。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公司将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在核心零部件等方面突破技术瓶颈。但上述项目属于公司中远期建设规划,相关产能及业务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客户商务接洽属于前期阶段暂无法对外公布。

在具身智能方面,拓斯达以运动控制作为切口布局,推出“感-算-控”一体化的新一代X5机器人控制平台,且正在与行业内的头部大模型企业进行合作,有望加速具身智能技术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目前拓斯达全资子公司东莞拓斯达技术有限公司拟与东莞市晨拓智米企业管理中心共同投资设立了矩阵智控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开展相关研发工作。

广发证券研报认为,人形机器人在产品、产能端均已准备充分,预计2025年开始,部分人形机器人产品将开始量产销售,开启产业化的“破晓时刻”。

面对巨大市场,东莞应该如何抢滩?业内人士认为,东莞发展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产业基础、完备的产业链以及高度活跃的民营经济,目前已培育了拓斯达、李群自动化等一批智能机器人行业骨干企业,电子信息、软件、汽车产业发展动能澎湃,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支撑。

与此同时,当前东莞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也面临不少困难,如“大脑”“小脑”“肢体”等技术仍不成熟,研发、制造成本高,相关高校院所科创能力不强,创新平台尚处于初创期,产业生态还不成熟等。

近年来,东莞在高端装备制造业领域加快布局,在松山湖高新区、东部和临深片区等区域形成了智能装备及机器人产业集群,打造了完整的智能装备与机器人制造产业链,成为国家第二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关键一环。

基于《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测算,到2025年,东莞地区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超2万套。同时,政府在技术指标、专利授权、应用场景、支撑体系和人才队伍等方面给于地方企业大力支持。

业内专家表示,对于人形机器人产业链的上市公司,建议关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链整合和资源整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形成产业生态系统,才能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