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稳岗扩岗政策继续加力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王峰2025-01-22 10:45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25年1月21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了2024年就业工作主要进展及下一步安排。

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56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不久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1月17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

展望2025年,就业岗位挖潜扩容的新空间在哪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劳动力人口减少,但高校毕业生规模扩大,可能加大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需要提升就业技能,破解“有活没人干”难题。

用好用足存量稳岗政策

与2023年相比,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加12万人,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下降0.1个百分点。

这个成绩来之不易,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疫情期间超大力度的稳岗扩岗政策虽然有所调整,但保持延续。

比如,2022年减负稳岗各项政策释放政策红利约4900亿元。2023年各级政府各类资金直接支持就业创业超过3000亿元。

2024年稳岗返还、税费减免、担保贷款、资金补贴等政策继续直补快办,包括支出就业补助资金预计超过1000亿元、发放失业保险稳岗扩岗资金386亿元、为超过200万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等。

由于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稳岗扩岗政策可能延续并进一步优化。

1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已经明确指出,要加大对重点群体的就业扶持,提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授信额度,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力支持就业创业,研究扩大一次性扩岗补助对象范围。

专家指出,这表明财政、货币、就业、产业等政策将协同发力,不再只依赖政府部门减免、补贴的单一手段。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副司长陈勇嘉在发布会上介绍,要用好用足存量政策,落实稳岗返还、税收优惠、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推广直补快办模式,更好发挥政策效力。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莫荣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经济运行出现分化,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要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在援企稳岗、就业帮扶等方面做好政策储备,制定失业保险与再就业政策措施相结合的专项预案。

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

加力就业岗位挖潜扩容,哪些重点行业、重点领域能担此大任?

2024年,人社部在多个领域发力,实施先进制造业促就业行动,推出银发经济促就业支持措施等。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张文淼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定向招聘、技能培训、能力测评、用工余缺调剂、灵活用工等服务。

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万家,从业人员106万人,全年服务3亿人次劳动者和5599万家次用人单位,其中大约40%是制造业企业。

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欧阳俊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传统制造业、零售业、低端服务业受冲击导致岗位减少,使得低技能劳动者就业更为艰难,部分地区青年失业率上升。但高新制造业带动多环节就业增长,尤其是机电等领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增。

“当前,制造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效能不断显现,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精准性强且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张文淼说。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细化支持举措,在产业基础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他说。

1月17日召开的国常会还指出,聚焦先进制造、服务消费、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推进实施岗位开发计划,提升经济发展的就业带动力。

近年来,鼓励青年群体下基层,服务民生保障、乡村振兴,带动了大量就业。

2024年,人社部延续实施国有企业增人增资、见习留用提前发放补贴等政策,实施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选派4.3万名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服务。

中公教育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5年公务员省考对应届毕业生“呵护”有加,全力促进“保就业”大局。比如,河南省考要求具有2年及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数和职位数都有所降低,湖北省考专门面向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录职位数占总职位数的42%。

这与2024年省考形成了鲜明对比。“2024年省考招录规模与上一年相比没有大幅扩招,只是保持稳定,这与地方当时面临的财政压力较大有关。2024年9月一揽子增量政策发布后,有利于地方缓解债务压力,也扩大了招录空间。”上述人士说。

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

就业形势在变化,我国劳动力形势也在变化。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16—59岁人口85798万人,比2023年减少683万人。

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曾在2024年年初公开表示,2024年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将大于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人口规模,这为寻找工作的人们提供了更多就业空间。

但另一方面,这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重,需要尽快用“人才红利”代替逐渐减弱的“人口红利”。

在近日举行的劳动经济学会就业促进专业委员会年会上,与会专家指出,我国“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人口再生产特征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逐渐减少,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不具有可持续性。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丹丹认为,“人才红利”的出现可以弥补“人口红利”消失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她认为,我国经济增长源泉将从过去依靠劳动力充分供给转向为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而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特别是青年人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升,对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起了关键作用。

充分调动“人才红利”,需要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据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开展补贴性培训1072万人次,预计全年将超过1200万人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王晓君在发布会上介绍,2025年,将聚焦农民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现代服务、新职业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项目化职业技能培训。

“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院校等各方合力,推行‘岗位需要+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项目化培训模式,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王晓君说。

比如在效果评估方面,将以培训后一定时间内实现就业人数的情况为重要因素,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对承训机构的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按就业比例给予阶梯式补贴。

近日,人社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技能强企工作的指导意见》,支持企业牵头打造产业、教学、评价衔接融通的技能生态链,举办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设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技能实训基地、产业学院等。

莫荣指出,解决“有人没活干”,要从破解“有活没人干”入手。

他认为,要加快塑造素质优良、总量充裕、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统筹抓好教育、培训和就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强化急需紧缺人才培养。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