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行转债”成为2025年首只触发可转债强赎的银行转债。
1月21日晚间,苏州银行公告,自2024年12月12日至2025年1月21日,该行股票价格已有15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6.19元/股的130%(含130%,即8.05元/股),根据相关约定,已触发“苏行转债”的有条件赎回条款。该行决定行使可转债的提前赎回权,对赎回登记日登记在册的“苏行转债”全部赎回。
近期,由于“苏行转债”持续发生转股情况,苏州银行的一家机构股东原本持股比例在5%以上,但因转股影响,其股权被被动稀释,持股比例甚至降至5%以下。
转股不断,机构股东股权被稀释
春节前后,是“苏行转债”投资者选择转股的时间档口。
根据时间安排,截至2025年3月6日收市后仍未转股的“苏行转债”将被强制。2025年3月7日起,“苏行转债”停止转股,当日为“苏行转债”赎回日,该行将全额赎回截至赎回登记日(2025年3月6日)收市后在中登公司登记在册的“苏行转债”。赎回完成后,“苏行转债”将摘牌。
苏州银行于2021年4月12日通过深交所公开发行了总额50亿元的可转债“苏行转债”。“苏行转债”自2021年10月18日起可转换为该行A股普通股,初始转股价格为8.34元/股,当前转股价格为6.19元/股。该可转债的期限为6年,票面利率为第一年0.20%,此后每年依次递增,如果到达了第四年将增加至1.50%。
2024年全年,苏州银行股价涨幅超过了30%,支撑了其股价长期走势接近并超越转债赎回触发价。
苏州银行曾于1月8日发布公告,预告该行转债“苏行转债”或将触发强赎条款,当时已有10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不低于“苏行转债”当期转股价格的130%。Wind数据显示,此次公告当日“苏行转债”的未转股比例还处于77.54%的水平,随着投资者选择转股,截至1月21日收盘,“苏行转债”未转股比例已降至了60.87%。
1月21日晚间,苏州银行还公告,近日由于该行可转债“苏行转债”转股导致该行普通股总股本增加。截至2025年1月20日,该行总股本增加至约39.8亿股。
该行持股5%以上股东苏州工业园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持股比例被动稀释,持股比例由该行股票首发上市时的5.40%降至4.98%,不再是该行持股5%以上股东。
持债股东转股案例不少
银行可转债只有成功转股才能全部计入其核心一级资本,否则发行方必须兑付到期本息。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银行的另一家大股东国发集团曾披露3亿元增持计划,助力该行可转债转股。
国发集团计划自2025年1月14日起6个月内,拟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交易或购买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该行股份。根据1月8日的公告,当时国发集团持有苏州银行股份537,018,488股,占该行截至2025年1月7日总股本的14%。且拟增持股份的金额共计不少于 3 亿元人民币。
与苏州银行可实现转债提前赎回不同,2025年有“中信转债”、“浦发转债”共两只银行可转债面临到期赎回。
其中,中信银行于1月21日再次发布的到期兑付暨摘牌的提示性公告显示,该行于2019年3月4日公开发行了总额为400亿元的可转债“中信转债”。自2025年2月27日起,“中信转债”将停止交易,其到期日和兑付登记日为2025年3月3日。自2025年3月4日起,“中信转债”将在上交所摘牌。
根据中信银行此前披露,截至2024年年末,尚未转股的“中信转债”比例为17.59%,而当前这一比例已降至14.75%(截至2025年1月21日)。
值得关注的是,中信银行的控股股东也通过将其所持有的“中信转债”全部转股的方式减轻该行的到期兑付压力。就在2024年3月底,中信银行控股股东中信金控通过上交所系统将其持有的263.88亿元中信转债全部转换为中信银行A股普通股,转股后,中信金控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持有中信银行股份比例增加至68.70%。
根据以往案例,为缓解银行可转债到期兑付压力,一般银行或发动机构股东以可转债转股的方式增持股份,或引入新的战略股东购入可转债转股以增持股票,而这类股东被称为“白衣骑士”,特别是在正股二级市场表现不理想又遇到可转债到期的情形。
经典的案例是,2023年3月16日,在光大银行可转债“光大转债”最后转股日这一天,中国华融中国华融紧急“救场”,迅速通过可转债转股方式,将其持有的1.40亿余张“光大转债”转为光大银行A股普通股,这一数量占据了“光大转债”发行总量的近五成(46.67%)。而在此次转股前,中国华融并未持有光大银行股票。转股后,中国华融持有光大银行普通股41.85亿股,占该行普通股总数的7.08%,一举成为光大银行的主要股东之一。
实际上,在过去几年间,江苏银行、南京银行以及成都银行、宁波银行等银行均出现过股东通过可转债转股增持的举动。甚至有的银行股东不惜选择溢价转股的方式增持股份,以借此提升自身的持股比例,并看中银行长期发展价值,以分享商业银行长期的高分红收益。
2025年银行转债转股概率大
可转债能否实现提前赎回,与其正股的走势息息相关。
在2023年末至2024年初这一段时间,由于银行板块表现不佳,当时“张行转债”、“苏农转债”、“无锡转债”和“江阴转债”四只银行转债直接到期摘牌退市,转股比例并不高。
得益于2024年银行板块全年涨势,A股银行板块全年股价增长近四成,促进了银行转债强赎的产生。
2024年底,成都银行可转债“成银转债”成功触发强赎,成为2024年首个触发强赎的银行转债,目前其转股率达到九成以上,截至1月21日收盘,其未转股比例仅不足2%。并将于2月6日摘牌退市。
此外,不少银行诸如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齐鲁银行、常熟银行的收盘价超过了转股价,并与赎回触发价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存续银行转债情况一览,数据来源:Wind
上市银行二级市场股价能否在新的一年延续较好表现?在对银行业2025年的研判上,市场观点较为积极。
叠加2025年经济和政策的情景分析,中信证券研报认为,银行板块估值仍有明确上行空间。且最新披露的5家银行2024年业绩快报显示,银行基本面稳固,经营指标表现好于预期。
另外,华创证券研报认为,信心当走在基本面前,经济的结构化转型和中国资产的重估已在路上。目前宏观环境复苏仍需时间、银行基本面短期仍将承压是事实;但银行资产质量稳健性一如既往、持仓足够低、具有稳定分红能力也是事实。尽管当下信贷同比多投放的持续性和经济数据还需要时间验证,但市场交易复苏可以相对更乐观一些。
校对:陶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