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下追溯码,就会显示这盒药品最近3次销售信息,销售地点分别在河北石家庄、山西太原、福建厦门,说明药品存在回流或者倒卖风险。”1月16日,国家医保局举行医保药品耗材追溯信息采集应用发布活动,有关负责人演示了药品追溯码的使用妙招。从16日开始,消费者可以从手机应用商城下载“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药品相关信息。(见1月17日《科技日报》)
追溯码是药品的唯一“电子身份证”,通常由一系列数字、字母、符号组成,标识在药品包装盒的显著位置。若在流通过程中药品追溯码重复出现,则该药品就可能是“回流药”、假药或被串换销售。有了药品追溯码,可对“回流药”、假药、药品被串换销售等违法行为实现精准发现、精准打击。
拿“回流药”来说,行为人使用他人医保凭证,或参保人利用医保报销,从定点医药机构购买药品,加价销售给药品回收人,后者再销售给医药机构、诊所等,最终流入其他患者手中。比如,参保人自费10元,开出总价100多元的药,在药贩子帮助下,哪怕只以50元的价格卖出去,二者均可从中赚数十元。倒卖“回流药”是骗保行为,导致本该用于救命的医保基金被啃食。若药品追溯码得以运用,扫码即可发现、拦截“回流药”,就可降低医保基金损失。
扫药品追溯码还可呵护患者的用药安全。“回流药”脱离药品储存必要的温度、湿度条件,药品质量难以保障,有的药贩子甚至往药盒里装假药、过期药卖给药店……显然,药品追溯码精准识别“回流药”倒卖行为,事关民众的用药安全和健康权益,十分重要。
此外,消费者若买到“回流药”等,可依药品追溯码所载明的信息维权索赔,做到责任可究、损失可赔。药品追溯码对生产企业也具有极高的价值,企业能了解到自己的产品具体卖到了哪里,进行精细化的渠道管理。
有人比喻,药品追溯码的价值含量极大,是整个医药产业的“全息地图”。当前,国家医保局正全面推进“码上”监管,期待药品追溯码早日实现全流程、全量采集和全场景应用,让追溯码成为“流行码”,进而实现“全药皆可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