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河:实施定向结构性政策扭转价格过低局面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江聃2025-01-20 22:19

证券时报记者 江聃

1月20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举行的季度论坛上,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副院长马晓河围绕货币供给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的变动关系,详细分析了在货币供给持续增加情况下,CPI、PPI没有全面上涨的原因。马晓河认为,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长期来看,货币供给的增加一定会推升价格,但当前仍然应当通过实施定向结构性政策扭转价格过低局面。

截至2024年12月,全国PPI连续27个月为负,与此同时,GDP平减指数连续七个季度为负,这一表现与货币供给的走势并不相同。公开信息显示,同期货币供给持续增加。

“2023年10月到2024年12月,M2增速远高于三种价格(CPI、PPI和工业品购进价格)的增速。”马晓河说。

对于货币增加投放后三种价格指数都未同向变动,马晓河认为,短期看,主要是由于价格具有短期粘性特征,价格不能迅速完全地对货币供给变动做出调整。具体来说,就比如当下增发货币,并不会立马反映到餐馆价格、工人工资、商品出厂价等上面。

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前述背离,因为根据马晓河的研究,以往运行中,货币政策对经济影响的滞后性大约为6个月时间。但目前来看,究竟会滞后期多久,仍没有答案。

马晓河从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一是在需求不足时,货币供给增加,企业和消费者没有增加支出甚至压缩支出,货币增发未能有效刺激需求。M1不但未增加还出现萎缩,市场价格必然走低。2024年4月,M1同比增速落入负值区间。

二是当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出现供给远超需求时,企业无法提高产品市场价格,只能以降价实现市场出清。届时,即使增发货币也不能引起价格上涨。相反,继续大幅增加投资还会直接或间接推动即期和未来供给增长。

三是当利率已经处于极低水平时,进一步降息并不能有效刺激经济活动,因为人们预期利率还会下降,于是人们更倾向于以现金或储蓄的方式持有资金,等待更有利的机会。此时增加货币供给量,都会以“闲资”方式被吸收,而对总需求及物价均不产生任何影响。

“当资本收益降到极低水平时,仅依靠调整货币政策很难达到有效刺激经济的目的。”马晓河说,货币供给增加后越来越多的资金变为商业银行的定存。

在马晓河看来,适当的政策引导可以改变居民和企业预期,扭转当前的局面。一旦市场预期发生变化,M1会加速增长,此时M2中有相当一部分货币资金就会转化为M1。经济运行中的活钱会越来越多,分摊到单位物品的货币就多了起来,产品和服务的名义价格随之上涨。

马晓河建议,应通过定向结构政策,将M2更多地转化为M1,并促使M1增长超过M2。比如将公共政策重点转向增加社会就业和刺激消费需求;从地方专项债和长期特别国债中拿出一部分用于提高中低收入者社保补助标准,保障公职人员工资发放,提高各地最低工资标准,增加对低收入家庭困难补助,向特定人群发放消费券。

用更优惠房贷政策刺激居民购房,为房地产企业进一步解困,也可设立就业增收专项基金,劳动技能再培训基金等。还可加大对中低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支付等。

“当然,降低消费信贷利率也是必要的。”马晓河说,此外,要从体制改革、权益保障和财政货币政策调整等方面调动社会投资的积极性。

校对:吕久彪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