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出手稳汇率,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至1.75
来源:界面新闻2025-01-13 12:09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周一发布公告, 1月13日起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5上调至1.75。继上周宣布在香港发行600亿元人民币央行票据后,央行再次释放出稳汇率的信号。

消息发布后,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出现反弹。截至北京时间10:45,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7.3538,较上日涨97个基点。

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是决定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融资的重要因子之一,跨境融资风险加权余额上限=资本或净资产×跨境融资杠杆率×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意味着增加企业和金融机构跨境资金来源,比如企业可以借入更多的外债,从而增加境内美元的流动性,进而缓和人民币贬值压力。

自2016年央行建立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以来,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经历了多次调整。最近两次均为上调,分别发生在2022年和2023年。2022年10月,参数从1上调至1.25,以增加美元流动性,稳定汇率。2023年7月,参数从1.25上调至1.5,旨在进一步稳定汇率预期。

最近一段时间,受美联储可能放缓降息步伐的预期影响,美元对非美元货币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上周五,美元指数盘中触及109.98,续创2022年10月以来的新高。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期一度来到7.37附近。

周一央行在宣布上调跨境融资参数的同时还发布公告称,近日中国外汇市场指导委员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讨论了近期外汇市场形势,部署了加强外汇自律管理有关工作。会议表示,要坚定不移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坚决对市场顺周期行为进行纠偏,坚决对扰乱市场秩序行为进行处置,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

2021年4月7日,北京西城区,中国人民银行总部。图片来源:界面新闻图库

这是继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后,央行再次就人民币汇率提出“三个坚决”,彰显其稳汇率的决心。

1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称,将于1月15日通过香港金融管理局债务工具中央结算系统(CMU)债券投标平台,招标发行2025年第一期中央银行票据,发行量为人民币600亿元。本次离岸央行票据发行量创下历史纪录。过去几个月,央行已通过发行离岸央票的方式“冻结”了香港市场上10%的人民币,从而支持离岸人民币汇率稳定。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