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溢价超38%!这类ETF被爆炒,基金齐发风险提示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裴利瑞2025-01-08 16:43

随着海内外股市震荡加剧,炒作资金涌入盘子更小、交易更便捷的跨境ETF上。

近期,跨境ETF集体出现了高溢价现象,部分产品甚至在基准指数下跌的时候持续拉升,盘中溢价率一度超过38%,蕴含了极高的溢价风险。但在基金公司接连发布风险提示公告的情况下,这些跨境ETF的规模仍然节节攀升,备受资金追捧。

溢价率最高已超38%

1月8日,在凌晨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下,标普消费ETF、标普500ETF、纳指100ETF、德国ETF等15只跨境ETF发布了溢价风险提示,部分产品甚至因为溢价风险在开盘临时停牌一个小时。

例如,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在1月8日凌晨收跌1.4%,跟踪该指数的标普消费ETF公告,近期,本基金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明显高于基金份额参考净值,出现较大幅度溢价,特此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溢价风险,投资者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本基金将于2025年1月8日开市起至当日10:30停牌。

但在当日10:30复牌后,标普消费ETF直线拉升,截至中午收盘大涨4.5%,溢价率飙升至38.04%;下午,该产品的场内价格震荡加剧,盘中一度翻绿,但尾盘再度大幅拉升,收涨4.92%,溢价率再次上涨至38.6%,换手率则飙升至1028.91%,在流通值仅有6亿元的情况下,该ETF的全天成交额高达60.64亿元。

拉长时间来看,自去年12月初以来,标普消费ETF的场内价格便已经与业绩比较基准标普500消费精选指数发生明显背离。1月7日,标普消费ETF的溢价率也一度达到38%以上,收盘溢价回落至30.05%;1月6日,标普消费ETF的市场表现更是“一枝独秀”,在开盘后不久,该ETF便因此前高溢价开市后暂停交易一小时,复盘后继续走强,在尾盘强势冲击涨停,单日以涨幅10%收官。

除了标普消费ETF外,W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8日收盘,标普500ETF、标普ETF的溢价率也分别达到了15.67%、10.09%,全市场有26只跨境ETF溢价超过5%。

炒作资金盯上“微盘ETF”

梳理来看,上述出现高溢价的ETF,普遍具有可T+0交易、场内流通规模小、持有人数量不多、流动性较差等特点,因此极容易成为资金的炒作对象。

比如,标普消费ETF、标普500ETF的流通规模均不足6亿元,其中标普消费ETF截至去年中报的持有人户数仅1798户。在正常情况下,这类ETF的日均成交额约在千万级别,但一旦被炒作资金盯上,日均成交额便能放大几百倍,比如标普消费ETF在1月8日的成交额高达60.64亿元。

有基金评价人士表示,在一定程度上,资金是把流通规模少的场内基金当作微盘股来炒作,市场赚钱效应的低迷则加剧了这一炒作氛围。

与此同时,近年来,越来越多投资者不断丰富资产配置的多元性,加大提升海外资产配置比例。但受制于外汇额度限制,当基金公司自身外汇额度用尽时,QDII基金普遍会暂停场外申购,投资者只能买入相关场内产品,如此也会造成场内基金净值超过对应的场外基金净值,推高基金的溢价率。因此,不少资金频繁参与买入场内ETF,甚至忽略溢价风险提示。

Wind数据显示,近期,上述高溢价ETF普遍迎来了资金的大比例涌入。比如标普消费ETF近一个月获得1.81亿元的净流入,规模涨幅超40%;纳指100ETF在近一个月获得了5.58亿元的净流入,规模涨幅超36%。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些产品流通规模较小,资金的流入流出也极容易对这些小规模的场内基金造成大幅波动,涨停跌停“瞬息万变”,这一现象已经在ETF市场屡见不鲜。比如,2024年12月26日,红利港股ETF、港股央企红利ETF、港股通红利低波ETF曾在尾盘罕见被拉至涨停,随后便在12月27日再度跌停。

警惕溢价回落风险

在二级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下,多家基金公司紧急提示投资者关注二级市场交易价格的溢价风险,如果盲目投资,可能遭受重大损失。

Wind数据显示,仅2025年开年以来,全行业便发布了近150条基金溢价风险的提示公告,其中溢价率最高的标普消费ETF自12月初至今,已经连续25个交易日提示溢价风险。

且慢研究员李泠冰提醒投资者,基金净值才是基金实际价值的真正反映,场内基金超高的溢价率说明该基金价格脱离其价值,存在较高的泡沫性,后期下跌的概率较大。

“投资者在购买场内基金时,应该密切关注溢价率的情况,需要关注基本面和市场走势,并注意溢价率的变化情况,避免盲目买入以免遭受重大损失。同时,风险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投资者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以保护自己的投资。”李泠冰表示。

上海一位中型公募的ETF基金经理也表示,场内价格的波动和炒作或是少数持有人的自发行为,但高溢价投资可能会遭遇溢价回落和底层资产下跌导致的双重风险,投资者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特性和自身风险偏好,谨防盲目追高。

“与此同时,基金公司也可以通过提示风险、对交易量过小的产品进行摘牌、对规模过小和竞争力不足的产品进行清盘等方式,多管齐下,减少场内基金的二级市场炒作。”上述基金经理建议,“这既是对投资者负责,也是为公司节省运作成本的合理选择,未来可能是大势所趋。”

校对:杨舒欣

责任编辑: 高蕊琦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