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画普惠金融“第二曲线”!下一个十年如何布局?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券商中国 马传茂2025-01-02 14:58

十年树木。

自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以来,我国普惠金融取得长足进步,成为促进社会平等与包容性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政策制度不断完善,到产品服务不断优化、信用和信息体系不断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理念深入人心。

其中,数字技术驱动的数字普惠金融以其长尾效应,与传统金融服务形成有机互补,推动普惠金融由“增量扩面”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近日,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学术支持下,微众银行联合财新智库发布《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科技创新为基石,普惠金融的“第二曲线”轮廓愈发清晰。

升级:向“数智化”迈进

与其他客群不同,普惠金融不仅直面中小微企业,也囊括对农户、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各类主体的服务,量大、面广。

单靠银行传统的信贷方式显然不能有效支持、覆盖,尤其体现为运营成本高企——仅靠人海战术不仅不经济,还存在单产、规模增长的天花板。

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数字化技术降低了服务成本,突破了时空限制,使得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日趋广泛,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报告》举例,作为我国首家数字银行,微众银行早在建行之初,便基于“Openhive开放蜂巢”技术,搭建国内首个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可支撑亿量级客户和高并发交易的分布式银行核心系统。

基于该核心系统,微众银行不仅将年户均IT运维成本压缩至国内外同行的十分之一,还率先打破了金融科技无法同时实现大容量、低成本、高可用性的“不可能三角”,趟出了一条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新路径。

《报告》显示,随着银行业加大金融科技投入、以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为代表的底层技术快速迭代,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由1.0阶段的“数字化增量扩面”迈向2.0阶段的“数智化高质量发展”,更加强调其对于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

在此背景下,银行业机构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和数据治理能力,夯实数字化基础,持续深化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

其中,一是要加大科技投入与应用,加速“数智化”转型;二是加强数据整合与应用管理,实现“千人千面”精细化运营;三是进一步丰富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

开放:打破服务边界

提升信贷服务可获得性一直是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过往十年,基于数据和场景的数字信贷产品在解决“有没有”的问题上发挥了关键作用。

而当普惠金融考量标准迈向“好不好”的新发展阶段,金融服务的重心也从解决融资难题扩展到满足财富管理、保险等更广泛的金融需求。

《报告》认为,在服务模式升级中,多元化、综合化、开放化是数字普惠金融创新的重点方向,其关键是“以客户为中心”。

可见的是,小微经营者的理财意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开始重视资金管理,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部分商业银行还打破服务边界,沿着产业链和业务链,整合客户所需要的线上、线下全部金融和非金融服务,以平台化运营方式为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构建良好的银企关系,银行还可以实现对小微企业的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并增加与客户的接触频率,进而提升客户黏性。

部分金融科技实力较强的银行业机构则开始探索对外输出金融科技能力,包括成立科技子公司为中小同业赋能,以及通过科技开源有效降低技术使用门槛。

《报告》举例,微众银行充分发挥数字科技的“先天优势”,于2019年宣布金融科技全面开源,并捐献全球首个工业级联邦学习框架FATE,带动了中国金融业以及其他行业运用联邦学习技术进行业务创新。

《报告》指出,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成为开源技术贡献者和社区建设者,能够为运用金融力量推动实体产业发展开辟更多可能性,并在共建共治共享的过程中带来新的合作机会。

融合:不止于普惠

数字普惠金融内涵丰富、外延较广,服务对象众多,与其他领域存在较多交叉。

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重点领域指明了方向。

《报告》也强调,推动金融五篇大文章的“融合”发展是做好数字普惠金融的关键。

其中,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是科技创新的活力来源和生力军,但囿于轻资产、高风险的经营特点,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与其适配性不足,无法精准服务。

而数字普惠金融利用数字技术,能实现数字化触达、运营和大数据风控,为科创型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及时的信贷服务,通过下沉陪伴企业成长。

在养老金融领域,数字技术的运用也大幅提升了养老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并且进一步优化了养老金融的产品和服务供给。

譬如,线上理财渠道的出现,为偏远地区中老年人提供了线上理财的便利。部分银行也逐步探索推进养老金融数字化转型,加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适老化改造。

绿色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的趋势同样显著。银行业积极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识别具有绿色特征的小微企业,助力小微企业绿色转型。

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服务,提升无障碍服务水平,提升境外人员、偏远地区群体支付便利性。微众银行就针对视障群体推出“无障碍版App”。

目前,商业银行在开展数字普惠金融服务过程中亦存在业务同质化的问题,大银行与中小银行在服务对象、产品设计等方面差异化水平较低。

《报告》建议,有必要构建分层有序、差异化竞争、优势互补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引导不同类型银行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开展差异化普惠金融服务。

校对:王朝全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