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ESG管理推动证券行业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12-27 16:42

东海证券 蒋浥凡 李晨阳

引言

从2004年ESG概念被提出,到被要求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跟随,ESG已经成为金融和投资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在当前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管理逐渐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部分,尤其是在证券行业,ESG管理与行业文化的内在联系日益紧密。本文将从实践和案例角度出发探讨ESG管理如何与证券行业文化相互融合,共同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ESG管理与证券行业文化的内在联系

ESG管理与证券行业文化在战略理念上展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证券公司通过ESG管理,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理念融入公司战略,这与证券行业文化中强调的“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价值观相契合,这种关联性为ESG管理与文化建设的联动提供了必要基础。

这些价值观不仅指导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管理,也与ESG理念中的可持续发展、社会责任和良好治理相契合。通过将这些价值观融入到ESG实践中,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长期发展,同时对社会和环境产生积极影响。证券行业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行业文化理念和一系列行为准则,构成了“平衡各方利益、建立长效激励、加强声誉约束、落实责任担当、融合发展战略、强化文化认同、激发组织活力、秉承守正创新、崇尚专业精神以及坚持可持续发展”十要素,在探讨证券行业文化价值观与ESG之间的联系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战略理念协同

ESG管理强调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的协调发展,这与证券行业文化中的“坚持可持续发展”要素相呼应。证券行业鼓励构建ESG治理架构和治理机制,推动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治理共建

在治理层面,ESG管理和证券行业文化都强调了绩效考核与合理薪酬管理制度的重要性。ESG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议题与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中的“落实责任担当”要素相契合,都倡导将文化建设和ESG绩效相关指标纳入到薪酬考核和激励体系中。

3.管理互促

ESG管理的实施可以为证券行业文化建设提供有效的管理工具,并支持文化建设工作与国际接轨。同时,证券行业文化建设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政策倡导及行业发展诉求,将文化建设引入ESG管理,可进一步完善、丰富ESG管理的内涵。

4.社会责任与投资者教育

证券行业文化中的“落实责任担当”要素包含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加强投资者保护”,这与ESG管理中的社会层面议题相一致。ESG管理通过优化客户服务、积极回应投资者关切、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加强了对社会责任的履行。

5.绿色文化建设

证券行业文化中的“坚持可持续发展”要素鼓励构建绿色文化,这与ESG管理中的环境层面议题相吻合。证券公司通过基于碳核算数据设定量化目标、定期跟踪管理执行进度、加入绿色行动倡议等措施,推进公司绿色文化建设。

6.高质量发展

证券行业文化中的“高质量发展”与ESG管理的目标一致,都旨在推动证券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ESG管理通过提升非财务绩效监测、披露、管理能力,为证券公司文化建设提供了量化绩效管理的决策基础。

7.风险管理与合规

证券行业文化中的“加强声誉约束”和“强化文化认同”与ESG管理中的治理层面议题相呼应,都强调了合规风险管理和商业道德的重要性。ESG管理通过整合多维度数据资源来丰富评级底层指标,提升治理绩效。

二、ESG理论基础框架

ESG理论基础框架是一个多维度、跨学科的概念体系,它涉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核心领域,旨在推动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关注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ESG理论基础框架在证券行业的运用涵盖了信息披露、绿色金融、责任投资、风险管理、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证券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履行,ESG理论基础框架在证券行业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ESG的理论基础

ESG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两个方面:可持续发展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人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ESG投资正是这一理论在金融领域的具体实践,通过将环境和社会因素纳入投资决策,推动企业采取更加可持续的经营模式,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企业的发展不仅依赖于股东的投资,还包含众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和社区。ESG投资要求投资者关注这些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通过投资行为推动企业改善对利益相关者的管理,增强企业的长期竞争力。

2.ESG信息披露与评价体系

证券行业将ESG纳入公司管理,并在实际业务中以ESG为导向。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试行版)》,标志着中国企业可持续信息披露进入新阶段。证券公司如中金公司建立了中国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体系——中金ESG评级,涵盖环境、社会、治理三个维度,包括25个二级议题和74个三级话题。

3.绿色金融与“双碳”目标

证券行业通过资金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支持国家“双碳”目标。例如,证券公司承销绿色公司债券规模逐年增长,2020年至2022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37.75%。中金公司承销了多单绿色债券和碳中和债,服务对象涵盖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等。

4.责任投资与ESG产品创新

证券行业推动责任投资理念,服务可持续发展。不少券商将ESG理念运用于公司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如第一创业在新产品、新业务、日常业务风险评估中整合融入ESG评估内容。同时,证券行业通过创立ESG产品,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到绿色低碳项目。

5.ESG风险管理

海通证券等公司将ESG风险融入自身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制定《ESG风险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规范投资交易类业务、信用类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及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等业务活动中ESG风险管理机制和流程。

6.ESG与公司文化建设

证券行业将ESG理念与公司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ESG实质性议题管理推动文化建设。例如,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层面筛选出薪酬激励机制、投资者教育、绿色运营等代表性议题,深度挖掘行业优秀行动案例,为证券公司文化建设提供路径建议。

三、ESG管理在证券行业的实践

分析ESG投资策略如何影响公司估值、市场表现以及长期投资回报,对于理解当代资本市场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以创新投为例,ESG管理可运用于股权投资环节的各个流程。

1.ESG投资的表现:

通过研究ESG评级与公司财务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探讨行业的变化对公司盈利能力以及资本支出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对拟投企业的投资价值评估。因为它不仅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和价值正相关,还与企业的风险管理和融资成本密切相关。

ESG评级与企业的财务绩效呈现正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企业社会责任对于企业财务绩效具有促进作用。同时,长期与中期而言,ESG与财务绩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ESG表现较好的企业往往具有更好的财务表现,这对于投资者评估企业的财务健康状况和未来盈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ESG表现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ESG得分越高,企业价值越高,这意味着,投资者可以通过评估企业的ESG表现来预测其长期价值和潜在的超额回报。

此外,ESG方面的优异表现可以帮助公司有效降低融资成本。积极披露ESG相关报告,能降低信息不对称,提升评级;ESG提升公司品牌,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拓宽绿色债券融资渠道。据不完全统计,绿色债券的发行成本普遍低于传统债券15—20bp。这对于评估企业的财务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2.ESG投资的策略:

研究ESG投资策略的实施方式和效果,有助于分析未来的投资风向和制定相关的投资策略。通过研究ESG有助于投资者把握未来的投资风向,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和有效的投资策略。随着ESG投资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证券行业的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投资也都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优势。

根据中金公司的研究预测,中国ESG投资规模预计于2025年达到20万亿元至30万亿元,占资产管理行业总规模的20%至30%。迅速增长的ESG投资规模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资金支持,而为获得更多的资本青睐,企业需要做好ESG相关工作,将ESG理念融入组织战略和重大决策、日常经营管理,主动编制ESG报告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这表明,ESG表现已成为资本市场机构投资人的一种风险排查机制,是投资者评估企业经营的重要指标。ESG表现优异的公司在面临极端环境(事件)时,具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尾部风险发生的概率。高ESG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更强,这有助于减少投资组合中股价出现巨幅震荡的可能性,使得ESG投资策略更容易取得稳健的投资回报。

预计未来ESG投资规模将不断增长,尤其是在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这一趋势表明,未来投资风向将更加倾向于那些能够满足ESG标准的企业,券商自有资金投资更需要关注这一变化,调整投资策略以适应市场发展。此外,随着ESG投资监管、审计、咨询、法律法规等相关配套的完善,未来各国对ESG投资的监管一定会加强,特别在绿色金融产品的标准化以及打击“洗绿”行为等方面。这将为投资机构提供一个更加规范和透明的投资环境,有助于制定出更加稳健的投资策略。

3.ESG和风险管理:

探讨ESG评级和企业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完善投后管理框架,提升企业价值,降低风险,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ESG被视为企业价值增长的新驱动力,它推动企业管理理念的变革,并成为竞争中的关键制胜因素。在投后管理中,ESG的融入有助于企业从品牌、创新、效率、融资、风控、人才六个方面提升价值创造,并且纳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风险因素分析,有助于发现并管理潜在的企业风险,减少法律、声誉和操作风险。良好ESG表现的公司往往能够实现更好的财务指标和股东回报。在投后阶段注重ESG因素,有助于挖掘长期增长潜力和价值创造机会,提高投资组合的整体绩效。

此外,还可以通过量化指标的方式持续跟踪已投企业,做好投后风险管理工作。比如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如总资产报酬率(ROA)、每股收益(EPS)、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以及詹森指数等经典指标等,通过主成分分析等统计方法进行降维处理,并计算权重比例,最终得出综合财务绩效指标。还可以定期跟踪ESG市场和指数的表现,选择不同的ESG策略相关的指数进行比对,如ESG整合策略和ESG正面筛选策略,并根据历史行情进行风险提示。

四、主要面临的挑战

证券行业在实施ESG管理时需要克服多方面的困难,包括监管变化的适应、内部标准的设定、可靠数据的获取和分析等。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ESG管理在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至关重要。相较于银行及投资机构,券商的参与方式更加多元,需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规划可持续金融发展方略。目前仅部分头部券商推出了公司层面的可持续金融战略规划,中小券商则实践相对零散,整体呈现出“点状发展,未成体系”的现状。

1.起步晚,绩效提升需时间检验

目前国内券商践行ESG理念面临着起步晚的难题,许多券商还缺乏系统化的ESG管理体系、目标规划和落地机制,‌总体而言,‌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需要积极学习国际ESG发展经验。‌国内券商、资管等投资机构对责任投资的意识有所提升,但在实践上整体处于观望状态,ESG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将ESG投资真正纳入投资管理流程的机构较少,已纳入投资决策的机构,ESG投资策略较为单一。

国际合作仍有一定信念偏差,资金流动和资源配置受到一定制约。国内券商在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过程中,需要克服文化、标准等方面的差异,增强国际合作,并且需要在政策引导、行业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努力,以促进ESG理念在国内证券行业的深入发展。

2.缺乏统一标准

‌中国尚未制定出一套完整、‌权威的ESG标准和指南,‌导致评估指标和形式不尽相同。‌中国ESG评级总体起步较晚,影响力还较为欠缺。国内外评级机构评价体系不同,也导致企业ESG评级出现“错位”,与国际标准的联动较弱。券商在进行ESG投资时,难以依赖现有的评级体系做出准确判断。

ESG工作涉及多个主管部门,但当前缺乏明确的责任分配和统筹协调机制。这导致国家标准尚未出炉,团体标准“各说各话”,不同社会团体组织制定发布的ESG相关团体标准存在内容交叉重复矛盾,缺乏统一性。

国际上虽有GRI、TCFD、ISSB等机构发布ESG标准规范,但由于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阶段、经营理念和文化上存在差异,直接照搬国际现有ESG信息披露框架、评价评级体系和方法不能客观反映中国企业ESG方面的真实表现和社会价值。西方国家把控国际ESG评级体系,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市场存在天然信息壁垒,中国企业的ESG信息披露规范不统一、量化程度低,导致许多中国企业在国际评级体系下难以获得高评级。

3.薪酬激励政策与ESG目标结合难度大

如何将ESG、文化建设相关的非财务指标全面纳入公司现行的考评激励体系,是国内证券公司仍在探索的问题。中国证券业协会在《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指标(试行)》中明确要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与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将廉洁从业、合规诚信执业、践行行业和公司文化理念等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薪酬激励政策与ESG目标结合需要实施薪酬长期激励计划改革,强化员工薪酬与集团长期可持续收益的关联性,降低为追求短期绩效而损害长期收益的激励。

券商在自营投资、资产管理、行业研究、碳市场交易等业务中,依然存在大量的可持续金融业务空间有待挖掘。在券商各业务模式中如何融入ESG,助力国家双碳战略,仍有较大探索空间。

4.ESG专业人才缺乏

ESG实践的主要障碍是缺乏人才,知识和指引。国内券商在ESG领域的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限制了其在ESG实践方面的深入和创新。据CFA协会的《中国ESG金融人才职业发展报告》显示,ESG金融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已迈入刚需时代,但专业人才供需缺口大,知识能力紧缺问题依然严峻。全球只有21%的金融中心城市开展了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所有类型教育活动,学位教育极度缺乏。国内高校开设ESG相应的课程数量非常有限,ESG方面的研究者、学者较为缺乏。

金融机构希望拥有既具备投资管理能力,又具备综合型ESG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但这类复合型人才在市场上难以找到。ESG人才除了需要具备ESG专业性,还需要具备行业的专业性,这使得人才培养难度加大。

综述

通过ESG管理推动证券行业文化建设,‌不仅顺应了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潮流,‌也为证券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但其推动方式及方法仍需要不断的探索与突破。证券公司需要优化治理结构,强化内部机制,建立全面的ESG管理体系,确保ESG理念与企业经营活动相融合,这包括在决策、组织细化、执行等方面形成管理闭环。同时完善人才梯队,构建ESG专业人才队伍,外部选聘和内部培养相结合,在投行、投资、资管、交易、研究等多条线积累ESG专项人才。(CIS)

校对:赵燕

责任编辑: 杨国强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