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被开户”,银行别把好事办坏了
来源:新京报作者:余明辉2024-12-24 09:31

■视点

伴随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至全国,具备个人养老金展业资质的商业银行开足马力为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揽客”。但据报道,个人养老金火热营销背后,也不乏乱象:背负考核压力的银行员工,为完成开户缴存指标在社交媒体上贴息求客源,地推中介悄然出动宣传承接相关服务,消费者端则频频出现“被开户”的投诉声音。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全面推广,本是国家为民众养老生活再添保障的好政策,旨在通过市场化运营鼓励个人储蓄投资,享受税收优惠,是国家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然而,好政策也需好执行,否则就可能偏离初衷。

有用户反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开户”,这已经是对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严重侵犯。消费者若对自己的账户开通情况都不知道,又怎能安心将自己的养老钱投入其中?

这不仅影响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效果,更可能损害银行公信力和金融市场稳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从源头入手,完善商业银行指标考核奖励制度,实现“量质并重”。

首先,合理设定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兼顾开户数量与账户质量,避免单一追求数量。同时,加强监管,严惩不正当“揽客”行为,并建立健全投诉举报机制,保障消费者知情权等权益。

其次,市场教育与公众宣传至关重要。政府及金融机构应多渠道普及个人养老金知识,提高公众知晓率与参与度。

此外,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还需与金融市场的成熟和完善相配套。目前,仍存在金融产品不够丰富、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等问题。这也限制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投资选择和收益潜力。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广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金融机构、消费者等多方共同努力,更需防止“被开户”等乱象,把个人养老金推广弄成一锅“夹生饭”。

也只有坚持“量质并重”的原则,加强监管和惩处力度,同时注重市场教育和公众宣传等,才能真正把个人养老金好事办好办实。

□余明辉(价格鉴证师)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