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邢自强:我国新质生产力在三个领域落地扎根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许盈2024-12-13 14:47

证券时报券中社讯,12月13日,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在“《财经》年会2025:预测与战略”暨2024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新质生产力在中国扎根落地主要有三个方向。

首先,人工智能正在进入广泛应用和推广的阶段。尽管在芯片领域美国在短期内可能占据一定优势,但一旦进入到应用落地的阶段,中国凭借其庞大的数据优势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常常能够在某些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虽然某些原创技术最早来自国外,但中国在应用层面以及大规模复制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

其次,生产力的提升,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的崛起与广泛应用,将进一步凸显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尽管目前人形机器人在材料成本方面仍然很高,普及开来的话尚难以回本,但中国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有巨大优势,特别是在上下游的配套和规模化生产方面。如果将中国产业链的优势与人形机器人产业结合,预计材料成本将能迅速降至每台2万美元。根据全球发达国家的潜在需求,尤其是在重复性强、劳动强度高或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如采矿、农业、道路维修、餐饮等领域,预计未来将有800万人形机器人替代人工,市场规模可达到4000亿美元。因此,中国产业链的优势将在推动人形机器人普及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能源转型领域。中国抓住了新能源转型这一机遇,推动与欧洲及其他国家在能源转型上的双赢合作。这使得中国在新能源转型领域积累了优势,进一步推动了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以及核能等领域的发展。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