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品种、新工具持续推出,服务模式推陈出新,市场风险从容应对,价格影响力不断延伸……去年12月以来,国内期货交易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交易所多面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同时也获得了期货市场参与者的广泛认可。
特别是今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证监会等部门《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在肯定期货市场功能和作用的同时,为期货市场今后5年、1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了路线图。《意见》更是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提出了具体要求:产品齐全、功能完备、服务高效、运行稳健、价格辐射全球。
健全产品体系,不断拓展服务广度和深度
品种体系建设是期货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多个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相关的期货新品种相继推出,不仅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领域,也为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截至11月,国内期货市场今年共上市2个期货品种、10个期权品种。至此,我国期货市场已上市143个期货期权品种,广泛覆盖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建材、航运、金融等国民经济主要领域。成熟商品期货的期权覆盖率超过80%,围绕场内品种开发的商品指数产品、场外衍生品不断涌现,多元联动的产品生态加快形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提升稳定性和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期权品种上市数量较多。比如,为帮助有色金属产业配齐避险工具,上期所推出了铅、镍、锡和氧化铝等期权产品。“作为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最为重要的基础材料行业,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瞩目成绩,牢固确立了世界第一大进口、生产消费国和贸易国的地位。”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会长陈学森表示,期货市场在我国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相关统计显示,国内130多家有色金属上市公司,基本使用过期货和衍生工具避险。
近日,郑商所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联合发布的“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标志着我国天气衍生品研发工作又迈出了坚实一步,也为实体经济识别天气风险提供了“度量衡”。
11月18日和19日,大商所原木期货和期权先后正式挂牌交易,使我国期货市场完全覆盖了林业产业板块,拓展了期货市场服务木材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增强我国在全球木材行业的价格影响力。“原木期货和期权的上市,可以帮助木材产业链企业转移市场风险、稳定进口成本,促进行业转型升级。”中国木材保护工业协会会长刘能文说。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上市刚满一周年的集运指数(欧线)期货,荣获了2024年亚洲能源风险奖的“年度最佳创新奖”。过去一年,在国际航运价格大幅波动下,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为物流企业及相关产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统计显示,今年10月,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产业客户的持仓量同比增长40%。
为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各家期货交易所正在积极布局绿色衍生品。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广期所正在推动更多与绿色发展相关品种的研发上市,将加快上市多晶硅、铂、钯、氢氧化锂等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积极推进碳排放权、电力等重大战略品种研究。上期所正在加快推进铸造铝合金、液化天然气、胶版印刷纸、瓦楞原纸等绿色品种研发上市。郑商所正全力推进丙烯等绿色品种研发上市,并强化绿色品种储备,更好服务传统化工行业原料轻质化发展、绿色转型升级。大商所也在稳步推进再生钢铁原料等绿色新品种的研发上市工作。
聚焦实体企业“急难愁盼”,打造专项服务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市场环境,期货市场的风险管理功能被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接受和认可,已经成为实体产业管理市场风险的重要场所。近年来,期货市场围绕实体经济“急难愁盼”问题,紧密贴合企业原材料采购、产成品销售、库存管理等风险管理需要,推出了“稳企安农护航实体”“DCE·产业行”“强源助企”“助绿向新”等市场服务品牌,以及“期货稳价订单”“商储无忧”“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中长期资金风险管理计划”等专项计划,使期货服务更有针对性、实用性。
从实体企业实际需求出发,以便利实体企业参与、降低交易成本为导向,上期所依托上期“强源助企”等推广品牌,构建了更加系统、高效的产业客户服务体系。今年7月,上期所实施套期保值交易手续费优惠政策,已减免费用约6000万元。此外,上期所全力推进钢铁期货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优化钢材交割机制,提升交割服务范围和便利度,共设立18家黑色金属产融服务基地;重点开展了航运指数期货“启航工程”,引导更多大型货主等航运企业关注并使用期货工具管理风险。据悉,今年前10个月,在上期所参与交易的产业客户同比增加约17%,重要品种产业客户持仓占比与国际一流交易所基本持平。
除持续推进并扩大“商储无忧”试点外,今年郑商所联合中国铁合金工业协会共同开展了期货市场促进铁合金产业绿色发展暨“绿色助企”专项试点工作,推广铁合金绿色产品认证,助力铁合金行业绿色发展。截至今年10月,已有超10家生产企业申报铁合金绿色产品认证。
依托“期货学院”“DCE·产业行”“产融基地”“百校万才”等服务品牌,今年大商所累计开展了1200余场市场活动,累计培育3万余人次,把专业化、精细化的期货产品和服务送到产业一线,进一步增强产业企业学期货、用期货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大商所继续支持和引导实体企业参与“企业风险管理计划”“产融基地‘2+1’牵手工程”等项目,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智力支持和“试验田”,并通过一对一方式,送“期”上门,助力企业走好期现结合第一步。
以支持和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为目标,今年9月,广期所正式实施了首个市场服务品牌——“助绿向新”产业服务计划,具体举措包括建立产业基地、开展一对一培训辅导、实施产业培育专项、征集典型案例、举办系列产业培训,并联合资本市场学院和上海交大高金学院举办晶硅光伏和锂电中高管研修课程,举办首席风险官培训,效果显著。
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期货市场各方持续加大投入和支持。自2015年大商所在全国首倡“保险+期货”模式以来,以期货价格为纽带,将银行、保险、期货、龙头企业有机融合,为农户提供融资、订单、风险管理为一体的全链条式金融服务,目前该模式已在全国遍地开花。以大商所为例,截至今年11月底,大商所累计引导70余家期货公司联手20余家保险公司及商业银行开展了1300余个“保险+期货”项目,惠及全国31个省(区、市)的超180万农户。
夯实技术和风控底座,有力支撑期货功能发挥
作为风险管理的场所,期货市场在为产业企业提供风险管理服务的同时,必须确保自身平稳有序运行、风险可控。保持一线监管和及时风控的定力,构建强大且稳定的交易系统,确保市场平稳运行,既是各家期货交易所的“底线”,也是一直努力的目标。
近年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大,负油价、伦镍等极端行情事件,给实体企业经营带来了极大冲击。提升期货市场的韧性和风险缓释能力,对增强我国相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无论是在2020年伦镍事件还是今年的氧化铝价格波动中,上期所强大的风险管控能力发挥了突出作用,为市场平稳运行、产业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陈学森说。
今年以来,面对红海危机等外部冲击,上期所坚持中国特色的期货监管制度,及时采取多轮风控措施,有效化解了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确保了市场平稳运行。特别是今年6月,上期所自主研发的高可靠、大容量、高性能、易运维的新一代交易系统上线,报单容量提升3倍,大幅增强了自主可控与安全运维的能力,夯实了稳健运行和风险防控的技术基础。
郑商所也于今年10月8日上线运行了六期系统,该新系统各项业务开展顺利,系统运行平稳,经受住了国庆假期后市场行情波动的考验,处理效率和安全性得到了全面验证。六期系统的上线,标志着郑商所信息化水平迈上新台阶,为郑商所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随着交易品种的大幅增加,期权合约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对交易所系统的考验越来越大,新系统的上线为建设世界一流交易所夯实了技术基础。”新湖期货董事长马文胜说。
今年10月,大商所对外门户平稳上线试运行。该平台设有交易、交割、结算、仓单、监查、期转现、投教七大业务模块以及行情服务、互动交流功能板块,实现了信息汇聚、直达客户、消息驱动、便捷办理的“一站式”业务服务平台。据记者了解,上线首月,参与对外门户的市场主体便超过1000家。
在一线监管方面,中金所始终坚持严监严管、稳字当头,不断增强监管工作的敏感性、主动性、前瞻性和系统性,依法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切实提高监管有效性。今年以来,中金所依法依规、从严从快审结多起违规案件,释放严厉打击违规行为的鲜明信号,为市场稳健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对外开放不断深化,“中国价格”音量持续增强
期货价格影响的实现,需要从使用广度和使用规模两个层面评估。从使用广度上看,目前,已经有农产品、工业金属、能源化工等24个主要期货品种纳入宏观管理部门价格监测体系,并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学者、主流媒体参考和使用。在规模上,今年1至11月,期货市场累计成交金额561.99万亿元,同比增长7.98%。截至11月底,全市场有效客户数248.98万户,资金总量1.73万亿元,分别较年初增长12.86%、14.97%。
在价格影响力形成的基础上,国内期货交易所有序推进平台一体化开放,加大境外市场的开发和培育力度。以上期所为例,参与“上海价格”形成的境外交易者大幅增长。截至今年10月,其境外客户数量同比增长约两成,QFI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近六成。与此同时,以“上海价格”定价的国际贸易规模稳步提升,如部分重要钢铁企业在出口不锈钢时参考上期所价格定价;更多石油公司和炼厂参考上海原油期货价格签订进口和国产原油贸易合同。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彬表示,期货市场的发现价格、套期保值、配置资源等核心功能作用不断发挥,让石化行业企业迈入发展机遇期。下一步,上期所将通过完善产业链避险工具,深化境内外市场联通,扩大期货价格影响力,可以更好满足全球相关产业企业的定价、避险需求。
“上期所上市的大部分品种已经形成了‘上海价格’。”马文胜表示,用上期所的期货价格作为基准定价,已得到产业链主要企业的认可。比如,近期新湖期货的一家锌合金企业客户,已在国内设立多个锌合金中转仓库,并准备在年底全面启动以基差定价方式的锌合金贸易,其中的定价基准就是上期所的锌期货。
自2018年PTA期货成功引入境外交易者后,郑商所持续拓宽开放大门,逐步实现了油脂油料板块品种整体国际化。经过多年努力,越来越多的境外客户通过郑商所开展风险管理,目前已有来自27个国家(地区)的境外客户开户,“郑州价格”也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定价的重要参考。
目光再来到“大连价格”,经过多年的稳扎稳打,大商所油脂油料、畜牧养殖、能源化工、钢铁原燃料等大宗商品期货在国内乃至国际市场的价格影响力不断增强,与实体产业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发展格局。目前,国内75%的豆粕、70%的棕榈油和40%的豆油贸易参照大商所期货价格开展基差贸易。
今年3月,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BMD)挂牌上市了以大商所豆油期货价格为基准进行结算的期货合约(FSOY),为进一步深化境内外市场联通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FSOY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在市场波动和国际市场日益复杂的情况下对冲价格波动风险。”BMD董事长兼马来西亚交易所首席执行官欧麦尔说。
记者注意到,在此前,就有纸浆期货结算价授权挪威浆纸交易所,是我国首次向境外交易所输出的中国期货价格。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纸浆进口国。目前,在我国纸浆进口贸易中,不少企业参与了上期所纸浆期货价格。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赵伟表示:“现在纸浆报价基本以上期所的期货价格为基础,加上升水或贴水。国际上,大家谈论的都是上期所的期货交易,证明其在发现价格、指导生产等方面起了很大作用。”
一个个期货价格影响力的叠加,最终让“中国价格”在全球市场的音量持续增强。
虽然我国期货交易所还存在产品服务多样化、专业性不够足、国际定价体系影响不够强、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力度不够大等问题,但围绕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等长远目标,国内期货交易所已然行动起来。未来,国内期货交易所牢牢把握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通过完善风险防控机制,推动产品创新,强化信息技术保障等多种路径,必将形成一流产品体系、一流制度机制、一流服务体系、一流安全水平、一流开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