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玉 记者 张欣然
近年来,我国绿色债券市场整体稳步发展。不过,今年绿债发行规模出现放缓趋势,行业进入整合期。
在受访的行业人士看来,绿债创新品种发行的增长、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以及绿色技术的发展,为绿债市场带来了新机遇。未来,通过完善定价机制、优化发行结构、丰富金融产品以及推动国际合作,绿债市场有望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绿色转型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发行节奏趋于平缓
当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量有所放缓,绿债市场呈现调整态势。
东方金城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11月,全国境内贴标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5600亿元,发行数量超过400期。从趋势来看,2024年上半年境内绿色债券累计发行200只,发行规模2506.74亿元,发行数量同比下降15.61%,发行规模同比下降47.35%。
对于发行规模下降,大公国际研报分析:一方面,监管的趋严增加了企业的发行成本和难度,导致绿债发行意愿减弱;另一方面,长期主义投资者的缺乏以及其他绿色融资渠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绿色债券的发行规模。
安永大中华区ESG可持续发展主管合伙人李菁则表示:“绿债发行量虽下降,但仍有亮点。新发绿债发行成本优势显著,部分债券的发行成本优势尤为突出。”
对于如何维护绿债市场的平稳发展,李菁认为:一是不断完善绿色债券价格发现机制,通过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绿色债券定价效率;二是推进绿色债券补贴及降费等支持举措;三是避免“重发行,轻投资”,加大投资端优惠政策的范围和力度。
“现有优惠政策和政策支持多集中于发行端,如财政贴息、资金奖励和搭建平台等,部分省市已出台绿色债券财政补贴政策,对绿色债券利息、绿色认证费用等给予补贴,今后应继续有序做好绿色债券发行补贴支持。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投资端的政策引导,如建立合理的风险兜底机制和退出机制等。”李菁说。
发行结构有望更加均衡
目前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集中于国有企业和金融行业,尤其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是绿色债券发行的主力军。然而,这种单一的发行主体结构限制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同时,绿色债券的发行期限以中短期为主,对于长期绿色项目的支持仍有待加强。
从发行主体来看,目前存量绿色债券发债主体相对单一。李菁介绍,自《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和《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落地实施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发债筹集绿色资金,绿色金融债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成为发行规模最大的券种,将我国绿色债券发行总规模推向高位。
“这些绿色资金需要一定周期投放和消化。随着这一波发行高潮的消退,市场逐渐进入一个消化整合期,已发行的绿色债券正逐步转化为实际的项目投资。”李菁表示。
上述研报称,我国绿色债券发行主体中国有企业与金融行业占据主导地位,这种结构固然反映了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初期的稳健性和资源集中优势,但从长远来看,绿色债券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必然需要更加多元化的发债主体参与,未来民营企业和非金融企业的积极参与必不可少。
就期限方面,业内人士称,未来我国绿色信用债券市场有待适当扩大5年期以上中长端债券的融资比例,这有助于支持投资回收期相对偏长的各类绿色项目建设运营。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绿色债券创新品种发行出现强势增长。例如,2024年11月,重庆三峰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行全国首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绿色公司债。2024年9月,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2024年第三期绿色金融债券是全市场首只通过报价方式发行的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绿色债券,推动了绿色债券市场的开放发展。
推动绿债市场高质量发展
随着绿色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持续普及与深化,业内人士认为,绿债市场面临着诸多机遇与较大发展空间。
东方金诚绿色金融部副总经理方怡向认为,近年来政策对绿债市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如2023年《关于支持中央企业发行绿色债券的通知》,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债券融资支持机制;2024年《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这些政策的出台都将推动更多优质企业发行绿色债券。
“另外,随着绿色新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在可再生能源、能效提升、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不断涌现新的项目和技术,为企业发行绿色债券提供了项目标的,从而进一步拓宽了绿色债券市场。”方怡向称。
展望绿债市场的未来,受访人士认为,还可以参考国际经验,健全绿色债券市场的驱动机制,促进金融政策和产业政策协同发展。
“目前,绿色债券募集资金所投项目大部分满足‘深绿’特征,绿色交通和清洁能源领域的绿色债券发行额合计占比超过60%,但大部分其他行业亦存在绿色转型的潜在需求和可能,尤其应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以及高碳行业绿色转型等领域的融资需求。”李菁说。
从投资端来看,未来需进一步推动绿色债券产品和服务创新。方怡向建议,可引入绿色债券衍生品,丰富绿色债券基金等产品,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同时加强投资者教育,提升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认知度。
在全球绿色债券市场规模逆势上扬的背景下,加强绿色债券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未来需促进绿债市场双向开放,加强绿色债券业务、技术标准及规则制定方面的国际交流,推动国际对我国绿色债券信息披露标准的认可,形成国际共识,促进绿色资本的跨境双向流动。”方怡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