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市场失灵,有效需求不足仍待破解
来源:第一财经作者:一财评论员2024-11-13 08:28

根治有效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经济的重要课题。

11日央行发布最新金融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6.5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96万亿元,其中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5000亿元,较去年同期的7384亿元下降约32%。

金融数据相对弱于预期,主要受政策传导的时滞叠加去年政府债券新增规模较高等影响。其实,10月金融数据存在一定边际改善迹象,M1同比增速出现边际回升,M2同比也出现连续五个月回升。随着一系列增量政策陆续落地,相信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将出现持续边际改善的态势。同时,随着地方化债政策的有效落地,经济体系中债务链条的纾解、经济循环的通畅、风险敞口的收窄,将为中国经济带来轻装上阵的积极信号。

不过,当前有效需求不足依然突出。企事业单位贷款新增1300亿元,同比少增3863亿元,且短中长所有期限都出现同比少增,警示企业所面临的有效需求不足压力。

破解有效需求不足是当前中国经济的核心,一切增量政策都应围绕其展开。针对这一问题,目前人们在认知和策略应对上存在分歧,有观点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一种典型的市场失灵,需强化短期刺激策略,也有观点认为关键是着力解决经济背后的结构性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史告诫人们,慎言市场失灵,任何政策的立意都应是降低体制机制成本。市场失灵本质上是一种功利性的合目的表达,很难有一个一致性的定性和量化答案,每一个体基于自身处境所做出的选择,本身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

为此,当前增量政策的着力点,不应对准个体动机,而应将重点放在如何改变个体行为动机的选择条件和场景等领域,如丰富个体选择菜单,降低个体选择成本,提高选择菜单的可信度等。

以居民为例,要让居民放开手脚消费,关键是给其预期的稳定收入函数,以及对未来的安全感和可预见性,这就要求增量政策需围绕创造就业机会,提升社保福利水平等,让人们能感知到未来有安全、生活有保障,不需积累更多预防性储蓄,这才能真正有效促使个体将更多收入用在当下。否则单纯通过刺激政策,将居民预防性储蓄赶向消费市场,带来的不一定是需求改善,反而是个人资产负债表恶化,这必须加以规避与预防。

以企业为例,要真正促进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需持续深化各领域市场化改革,量化政府与市场的边界,通过轻税薄赋、简政放权等充实法治化营商环境,打造市场竞争中性原则,明确有效政府的行权范围需有限政府定义边界感,唯有如此才能从体制机制上拓宽市场可信可行空间,提高投资边际收益率。

蕴藏经国术,轻弃度关繻。纾缓有效需求不足的根治之策,是拓宽个体选择约束集,让个体偏好在可能的安全边界自由施展。微观动机在汇聚成宏观行为的过程中,市场会用价格信号、风险偏好等来说话和表达,因此唯有尊重和敬畏市场,才能让微观动机开出宏观的繁荣之花。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