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管理是系统性工程,股价上涨并非最终目标丨市值管理经验大家谈(三)
来源:证券时报网2024-11-07 14:44

图片1.jpg

【编者按】

中国证监会日前研究起草了《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征求意见稿)》。为帮助、引导上市公司及各市场参与主体正确理解市值管理、用好市值管理,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于2024年“世界投资者周”活动之际,联合证券时报发起“中上协投关委谈市值管理”系列问答,中上协投资者关系管理专业委员会的委员们,结合自身经验及相应上市公司情况,就市值管理的理解、经验和影响等回答相关问题,说出心声、讲出故事。此次活动启动后,得到了诸多代表和上市公司的热烈响应。特别鸣谢中国联通、浙数传媒、丽珠集团、稳健医疗、南网能源、南方航空、中际旭创、圣农发展、友发集团、第一创业、云南白药、价值在线、陈晓航等委员的积极投稿。

本系列共三篇,此为第三篇。

开展市值管理要注意些什么?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市值是最能直观反映资本市场对公司经营及发展表现的指标之一。利益相关者诉求和主管部门的外部考核是促使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外在压力,而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认可度的追求和提升股东价值的需要是上市开展市值管理的主要内生动力。

提升市值管理水平,首先,要增强市值管理的内驱力。实践中,上市公司通过市值管理可以提升公众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认知度,让公司投资价值体现公司质量,让股价体现公司投资价值。市值管理做得好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具有较高的并购能力和更强的公司整体实力。其次,要正确理解股价波动与市值管理的关系。股价是市场买卖双方竞争性交易的结果,股价上涨也伴随着下跌,具有不可预测性,可能存在因市场情绪、宏观经济因素等与公司基本面脱节的情形。市值管理虽然要关注股价并以之为依托,但股价上涨并非市值管理的最终目标。市值管理应推动上市公司市值与其内在价值相匹配,其核心在于运用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提升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投资者回报,从而实现公司综合价值的最大化,提升资本市场的活力。第三,要理解市值管理的系统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市值管理是系统性工程,涵盖公司战略、治理、经营、资本运作、投资者关系等多个方面,对内需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统一的部署,制定制度明确责任和分工,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设定考核评价方法,制定应急预案,以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对外需要确保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误解,需要有效区分股价的自然波动与市值管理的合理干预,避免不当行为导致市场操纵的违规风险。市值管理要求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时要注重维护企业的长期投资价值,而不是追求短期价格波动,要依法合规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和投资者回报的提升,而不是依赖概念的短期炒作。

此外,对存在“长期破净”情形的上市公司,一是要全面、客观分析长期破净的原因,从投资者的视角来审视自身,为何市场给予较低的估值。二是要对相关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类,明确哪些因素是可以解决的,哪些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哪些则是无法解决的。对于可以解决的因素,如信披透明度差、经营不善等,公司要有积极态度,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在努力消除破净因素的同时,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执行的估值提升计划,向市场释放明确前景及预期。

天齐锂业认为,市值管理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多方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市值管理的受益者不仅包括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他们对于公司提升回报能力的期望尤为强烈,还涵盖了公司管理层和员工,尤其是那些实施了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的公司。这些公司的管理层和员工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紧密一致。此外,公司运营所在地的政府、社区等其他利益相关方,也能从合法合理的市值管理中受益,因为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往往能带来更多就业机会和税收。因此,市值管理的动力来源是多样化的。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这为市值管理的各项举措奠定了坚实基础。市值管理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应对短期市场波动和平衡短期与长期利益上。市场可能因宏观经济波动、政策调整等外部因素影响,导致股价短期震荡,进而引发市场的情绪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需采取积极措施,通过发布澄清公告、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以及利用媒体渠道传递公司的真实情况,以消除市场的负面情绪。此外,公司还需建立健全的市值管理评价机制,确保决策既能平衡短期市场压力,又不影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通过保持稳健的管理和清晰的价值导向,公司才能在波动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的增长,并获得投资者的长期信任。另外,在市值管理方案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确保制度可执行,应定期评估和调整确保其适应性和有效性,避免制度被束之高阁。二是设定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办法,避免指标设置过高导致难以达成,从而影响执行者的积极性,也要避免指标设置过于简单,以致于无法有效衡量制度执行的效果和成果。三是避免预测市场表现,以免引发市场不必要的猜测和异动。

南方航空认为,做好市值管理的上市公司更容易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较高的并购能力和更高的公司整体实力。大市值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资产规模和更高的资信评级,其发行的证券流动性相对较高,更容易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高而稳定的市值意味着强有力的并购能力,同时也意味着更强的抵抗恶意并购的能力。《福布斯》全球企业排名时根据销售额、利润、资产和市值对公司进行排名,可见市值也是是衡量上市公司整体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市值管理手段工具众多,重点应放在系统性规划和建立清晰的市值管理体系,确保常态化市值管理工作与特定项目运营有效并行。持续积累公司自身的市值管理方法论,形成一整套对市场变化敏感,且能够有效应对的工作机制,夯实开展复杂资本运作的基础。市值管理的难点在于综合研判经济形势、市场波动等因素,制定符合公司当前战略发展的市值管理战略目标。资本市场受宏观政治经济、政策法规、行业发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分析研判极为复杂,市值管理工具的具体运用效果也因企而异。在恰当的时机,灵活开展符合公司战略发展的市值管理工作,对公司经营、行业研究、资本运作等方面的专业性具有极高的要求。

第一创业认为,市值管理的动力主要源于提升公众对上市公司内在价值的认知度。通过市值管理,上市公司能够更好地吸引资本、优化资源配置,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市值管理的工作重点在于聚焦主业,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依法合规地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等多种手段推动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提升。这不仅需要上市公司具备清晰的发展战略和高效的执行能力,还要求其具备良好的市场沟通能力和信息披露透明度。市值管理的难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估值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行业特性及自身特点找到受市场认可的估值方法;二是信息披露方面,时机、内容和方式都会对市值产生影响,上市公司需要在满足投资者需求和保护商业秘密之间找到平衡点;三是合规性方面,上市公司需要加强对市值管理活动的合规性审查,坚守底线,不越红线。

丽珠集团认为,市值管理的动力源于上市公司对提升自身质量和投资者回报能力的追求。通过实施市值管理,公司能够优化战略布局,持续完善公司治理,提升整体竞争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市值管理不仅有助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还能增强投资者的信心,促进公司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上市公司在进行市值管理时,需聚焦主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手段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以实现持续的价值增长。同时,公司还需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交流,利用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手段提升公司透明度和信誉度,从而增强投资者信心,实现价值的有效传播。在此基础上,公司应合理利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回购分红等市值管理工具,并根据市场环境和公司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以最大化公司价值,积极实现投资者回报。市值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准确划定股价和市值管理的边界。股价是市场买卖双方竞争性交易的结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市值管理虽然需要关注股价并以之为依托,但其核心在于运用多种科学、合规的方法和手段,实现公司综合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如何有效区分股价的自然波动与市值管理的合理干预,避免不当行为导致股价操纵的风险,是市值管理实践中必须谨慎处理的问题。

友发集团认为,市值管理的主要动力在于“让公司投资价值体现公司质量”和“让股价体现公司投资价值”。其中,股价是公司投资价值在资本市场的直接反映,近几年最困扰广大上市公司的就是其股价无法反映投资价值。因此,让价格回归价值,也是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的动力。市值管理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提升经营水平。公司应聚焦主业,通过创新、优化运营和提升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二是优化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增强市场透明度,有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提升投资者信心。三是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公司需积极与投资者沟通交流,了解投资者的需求和关切,及时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和疑虑,提升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四是开展资本运作。公司可综合运用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等手段,做优做强。市值管理的难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首先,市值管理是一个系统性的综合工程,需要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来进行顶层设计和全盘规划,包括:要实现什么目标、实现目标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哪些部门来完成以及如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等。其次,有了规划之后,更重要的执行,并非只是发布《市值管理制度》,而要真正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如具体需要做哪些工作、如何衡量和评价工作效果、需要哪些外部资源和助力、存在哪些合规风险点等。最后,市值管理是个持续的、循环向上的过程,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市值管理的阶段性目标不同,对应的方式和具体工作也不同,包括如何及时评估、调整规划、与时俱进,如何形成规划、执行、评估的循环等,没有统一的样板。

浙数文化认为,市值管理制定和执行过程中,以下三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合规性原则。上市公司应当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自律监管规则以及公司《章程》等内部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开展市值管理工作。这个原则就将真正的市值管理和一度有市场的依托于概念炒作和操纵市场的“伪市值管理”做了明确区分。二是系统性原则。市值管理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基础,这是一个大工程,哪一环缺了都不行。上市公司应当按照系统思维、整体推进的原则,协同各部门、各业务体系以系统化方式持续开展市值管理工作。同时对市值管理成果的看待也不是单一维度的,也要结合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来进行全方位、实时调整的工作布局。三是常态化原则。上市公司的市值成长是一个持续的和动态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脱离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和自身投资价值的股价波动不具备持续性。所以公司实时跟踪并购风向、政策导向、行业发展方向、同行业公司动向等,分析资本市场及公司股价动态,常态化、主动地来跟进开展市值管理工作。

圣农发展认为,市值管理的核心在于提升公司的长期价值,而股价仅是市值管理的阶段性表现之一。市值管理不应该仅仅以股价上涨为目标,虽然股价上涨可能是市值管理的一个自然结果,但它并不是最终目标。市值管理的目标应当是结合自身战略发展为综合考量,通过提高经营效率、盈利能力、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来增强公司的基本面,从而提升企业的长期内在价值。同时,通过透明的信息披露和积极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建立投资者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那么,在此长期目标基础上,市值管理的成果也应当从战略目标角度出发充分考量市值与基本面的匹配度,市值与基本面的匹配度包括公司的整体盈利能力、成长性、财务健康状况、公司治理水平等多个维度,也包括市值是否真实反映了公司的内在价值和未来增长潜力。此外,投资者关系管理也是市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有效的投资者关系管理策略能够帮助公司更好地与投资者沟通,提高市场对公司价值的认知与认可。评估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效果,可以通过投资者会议的频率、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及投资者反馈的积极性、投资者回报、市场评价与评级等方面来进行‌。

市值管理与股价上涨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但需要正确理解和平衡:市值管理更为注重长期价值的创造和实现,而股价上涨可能是短期市场情绪和投机行为的结果。短期内股价可能因市场波动而偏离公司的内在价值,但长期来看,市值管理的有效实施有助于股价反映公司真实价值。市值管理是一个全面的战略行为,不仅仅关注股价,还包括公司的经营战略、资本结构、市场形象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通过提升公司的内在价值来推动股价的合理上涨。

价值在线认为,市值管理的动力源自于上市公司对资本市场认可度的追求,以及提升股东价值的需求。这种动力体现在:一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上市公司通过市值管理旨在提高股东的投资回报,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吸引更多的长期投资,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二是市场形象和品牌价值:良好的市值管理有助于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增强品牌的市场认可度,这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三是融资成本和便利性:市值较高的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成本相对较低,且融资渠道更为广泛,这为公司的扩张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市值管理的重点工作:一是回报股东:市值管理的首要原则是牢固树立回报股东的意识,这意味着公司的所有经营决策和战略规划都应以提升股东价值为核心目标。二是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他们的权益保护是市值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他们能够公平地获取信息,并从公司的成长中获益。三是守信稳健:诚实守信、规范运作、专注主业、稳健经营是市值管理的基础原则。这些原则是构建良好市场声誉和获得投资者信任的基石。四是新质生产力:通过培育和运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公司的经营水平和发展质量提升,从而提高上市公司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五是投资者关系管理: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市值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效沟通建立和维护与投资者的良好关系。六是信息披露质量和透明度:增强信息披露的质量和透明度,确保投资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公司信息,是提升投资者信心和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监管要求上市公司立足提升自身质量,依法合规运用各类方式提升投资价值。这不仅是对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也是对外部投资者关系的积极管理。通过这些措施,公司能够在资本市场中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吸引长期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市值管理的难点在于如何平衡短期市场反应和长期价值创造,以及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有效实施市值管理策略。具体包括:一是市场波动的不确定性:市场情绪和宏观经济因素可能导致股价短期内波动,与公司基本面脱节。二是信息不对称:如何确保所有投资者都能及时获取到公司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市场误解。三是合规风险:在市值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避免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四是执行难度:市值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协同工作,需要有效的内部沟通和执行力,以确保各项措施能够落到实处。

南网能源认为,在市值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一是要明确对于市值管理的主要方法,包括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以及其他合法合规的方式,要结合公司实际进一步明确何时用、如何用这些工具,必要时可以将其细化形成制度的配套文件、流程。二是要在制度中明确负责市值管理的牵头负责部门,并结合公司实际合理划分相关部门的职责。市值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不是牵头负责部门可以包干完成的,需要全公司领导同事、各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三是对照指引明确的上市公司股价短期连续或者大幅下跌情形标准,制定临时性应对措施,不仅包括自愿性披露、投资者交流会等,还包括公司内部如何摸排风险事项、确认对外说明口径等。在市值管理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建立更加系统化的市值管理考核体系,不仅包括公司内部对市值管理工作的考核,还应将市值管理成效纳入公司高管绩效考核中。通过建立市值管理的闭环考核机制,公司能够更好地对其市值管理活动进行持续优化,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市值管理的有效衔接。

陈晓航表示,截至2024年9月底收盘,“长期破净”的A股公司约239家。按证监会行业分类,制造业公司最多,有75家,其中钢铁企业居多。其次是金融业55家,以银行为主。再次是房地产业以及建筑业,分别是36家和23家。

破净的原因各异,外因是客观因素,即破净是由宏观环境或行业问题所引发;内因是主观因素,即企业本身的问题。外因通常有4种:(1)宏观经济环境;(2)行业政策影响(如:行业受限,高能耗重污染待淘汰的落后产能等);(3)行业周期波动(如:煤炭钢铁等);(4)行业竞争环境恶劣(如:内卷,技术迭代带来的行业没落等)。内因则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6种:(1)业绩不佳;(2)资产质量较差(如:资产里应收账款、存货高企,减值风险高等);(3)流动性欠佳(如:短期偿债承压叠加资产变现难等);(4)公司治理结构缺陷(如:一股独大或家族控制,行政干预较多等);(5)信息披露透明度欠佳(如:多元化经营,财报与企业真实情况偏离度大等);(6)资本市场品牌受损(如:重大违法违规,涉重大诉讼等)。

破净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每个公司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有些比较简单,破净是单因素、阶段性的;有些则比较复杂,多因素叠加。长期破净往往就是情况比较复杂的。有些因素是可以解决的,有些因素是短期内难以解决但长期可以解决,有些因素则是永远也没法解决,不可逆的。因此,不同的公司情况,应对的措施也不一而足。

应对长期破净,首先,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破净,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的因素,那就是投资者不看好公司的未来,缺乏长期持有股票的信心。因此,引导投资者预期,是解决破净的基本思路。具体措施有:第一,要全面、客观分析长期破净的原因。要从投资者的视角来审视自身,为何市场给予较低的估值。这里面“投资者的视角”很重要,因为投资者看公司和公司自己看自己,结论往往不一样。有些公司认为自己很好,估值低只是投资者不识货,这可能就不太客观,容易忽略问题从而贻误破净的解决。尤其是长期破净,不可能完全是市场的定价长期发生错误。可以请一些市场机构和业内专家,帮助公司用投资者的思维来审视公司,往往能够发现一些自身并没有意识到的问题。第二,要研判一下这些因素哪些是可以解决,哪些是短期内不能解决的,哪些是永远无法解决的。对于可以解决的因素,公司要有积极态度,如信披透明度差、经营不善等,这些因素通过自身努力就能消除。在努力消除破净因素的同时,要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执行的估值提升计划。这个计划目的是要让投资者对于问题何时解决、估值何时修复产生明确的预期。对于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因素,如行业周期、资产质量问题等,这时公司需要向投资者详细的说明情况,并且制定出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时间表,同时特别注意要通过自愿信披来持续发布阶段性进展,目的是让投资者看到公司的态度和对问题的解决有所预期。对于一些永远无法解决的因素,那就需要另辟蹊径,比如通过企业转型、资产重组来寻求新的增长点,目的同样是要让投资者看到是不是还有其他转机,从而有新的预期。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如实反映企业情况,不隐瞒,也不误导投资者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校对:祝甜婷

责任编辑: 王智佳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