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简称“中国海博会”)于10月31日启幕,40多所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或携最新科研成果参展,或派出重量级院士、专家在论坛演讲分享,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积极推动海洋产学研用投深度融合,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注入强劲动力。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在参展的国内外400多家海洋领域重点企业、机构和组织中,科创力量尤为突出。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浙江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广州航海学院等涉海高校,以及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国家海洋信息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院、中国船舶集团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广东省海洋发展规划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所均亮相。
积极打造海洋经济发展的高地、海洋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海洋国际交流合作的先锋地,中国海博会依托“展览+论坛+配套活动”平台,持续集结高校和科研院所优势力量。在“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论坛”暨“世界顶尖科学家海洋论坛”、10场专业论坛上,超150位专家、学者等嘉宾围绕海洋科技、产业、航运、文化、人才、合作、治理等关键领域展开研讨,以智慧之光照亮海洋发展前行之路。
此外,中国海博会还于10月31日首次举办海洋人才交流会,旨在增进海洋院校、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地方政府的合作,促进海洋人才交流与培养。
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打造“海洋+”应用学科群,助力现代海洋高等教育发展,推动原创性、引领性、关键性海洋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本届中国海博会,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研发的最新国产海洋装备,既有全球领先的“国之重器”,也有突破国外技术封锁的关键设备,为中华民族经略海洋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
具体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所在的上海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区)展区,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林忠钦领衔的海洋高端装备领域准工业化实验室长兴海洋实验室,带来了在智能制造与智能船舶、绿色动力与船用设备、深海装备与资源开发、水下探测与综合隐身四大方向的尖端成果。“开拓二号”采矿车作为国内领先的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海试布放作业顺利突破水深4000米大关,最大下潜深度4102.8米,技术性能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
哈尔滨工程大学凭借“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学科特色优势,在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水声定位、水下探测、高性能船舶设计等领域在国内外技术领先,实现多项“从0到1”原创性突破。如“悟空号”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创10896米深潜世界纪录、“定船神针”国内首套自主知识产权的最高级别动力定位系统三冗余动力定位系统(DP3)、国内首艘数字孪生智能科研试验船“海豚1”号、探幽极地的“星海1000”极地探测无人潜器(极地AUV)、全球首次实现万米深海亚米级定位的深海高精度综合定位系统、数字造船革命性技术全球首座数值水池等。
刚刚迎来百年校庆的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和水产学科特色显著。展品包括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水下目标探测系统,其光学探测能力是当前非激光系统的1.5倍以上,达国际先进水平;基于水下3D全景+VR+5G技术的海洋动态全景观测平台,集海洋光学、海洋声学、海洋电子学三位一体,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海洋元宇宙的构建提供多元场景;东方红3号科考船,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海大洋综合科学考察实习船,国内首艘获全球最高等级“静音科考”认证,世界上同类定员最多、快速性与经济性指标最高、科考静音和电磁兼容环境标准最高,作业甲板和实验室面积利用率最大,科考和船舶数据网络信息智能化管理程度最高,船舶和综合科考技术装备最先进。
校对:廖胜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