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利好!回购贷款、增持贷款,都来了!
来源:上海证券报作者:郭成林 俞立严2024-10-20 17:44

市场期待许久的A股回购增持专项贷正式落地。

10月20日晚间,招商蛇口公告,公司与招商银行深圳分行签署《合作协议》,获得《贷款承诺函》。根据协议,招行深圳分行将为公司提供不超过7.02亿元的贷款额度,用于公司股票回购项目。贷款期限为12个月,利率不超过2.25%,且不高于市场利率。此次合作涉及关联交易,已在公司股东大会授权范围内。协议的签署为公司股份回购提供了融资支持。

此外,还有山鹰国际、威迈斯等上市公司公告与银行就回购专项贷达成合作协议,民企、国企均有案例。

同日晚间,中国石化、电科芯片、电科数字、中远海能、中国外运、玲珑轮胎等公司也发布了增持贷相关公告。

日前,央行行长潘功胜表示,央行创设专项再贷款,为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增持上市公司股票,首期额度为3000亿元,未来可视运用情况扩大规模。

招商蛇口拟贷款7.02亿元回购股份

事实上,招商蛇口早在四天前就发布了回购计划。10月16日,招商蛇口披露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股份方案的公告。

招商蛇口在公告中称,基于对未来发展的信心,为增强投资者信心,有效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投资信心、稳定及提升公司价值,招商蛇口拟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进行股份回购,本次回购的股份将全部予以注销并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招商蛇口此次回购股份的价格不超过15.68元/股,回购金额不低于3.51亿元且不超过7.02亿元。资金来源为公司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回购期限自股东大会通过之日起12个月内。预计回购数量约为4477.04万股至2238.52万股,回购后,有限售条件股份和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略有变动,但股份总额减少。

今年前9个月,招商蛇口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面积642.44万平方米,累计实现签约销售金额1451.71亿元。

今年上半年,招商蛇口营业收入512.72亿元,同比减少0.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7亿元,同比减少34.17%;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2.877亿元,同比减少95.14%。

多家上市公司股东拟贷款增持股份

同日,多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尝鲜”增持贷。

中国石化公告,公司控股股东中国石化集团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授信协议,获得7亿元人民币的授信额度,专项用于中国石化集团在本轮增持及未来新一期增持计划中,通过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增持中国石化的A股股份。

本轮增持中A股的资金来源将由“中国石化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的自有资金”变更为“中国石化集团及其全资子公司的自有资金及金融机构的借款”。中国石化集团预计后续在本轮增持及未来新一期增持计划中,增持公司A股股份的金额不低于已获得的授信额度。

同日晚间,电科芯片、电科数字、中远海能、中国外运、玲珑轮胎等公司也发布了增持相关公告。

根据玲珑轮胎10月20日晚间公告,控股股东玲珑集团计划于2024年8月9日起6个月内,以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本公司股份,累计增持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2024年10月19日玲珑集团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分行签署《上市公司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合同》,为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同时鉴于玲珑集团的股票增持业务需要,玲珑集团拟向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烟台分行申请借款不超过人民币2亿元,该项借款将专项用于上市公司股票增持。

金融机构“摩拳擦掌”

招商蛇口与招商银行只是各大金融机构与上市公司热火朝天落实回购贷的一个缩影。

“在央行9月24日宣布以后,9月底我们分行就收到总行下发的文件,动作非常快。”中信银行某分行业务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中信银行非常重视回购贷、增持贷相关业务,分行已经成立了专项工作组,正积极推动该项业务。

中信银行并非个案,据记者获悉,多家银行、券商均快速响应,紧锣密鼓地对接客户,储备相关业务资源。

如海通证券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其财富管理部门已向上市公司客户推介增持回购贷的综合交易服务。公司还在推介材料中分析:有高股息高成长、现金流充沛、多次增持回购、股权结构集中等特征的上市公司最易获批,如公用事业、银行、能源等。

值得注意的是,已推出回购计划的上市公司最有望成为“吃螃蟹者”。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9月24日以来,有73家上市公司推出回购计划,且未实施。其中,包括西子洁能、牧原股份、广电计量等14家公司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为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

不过,也应看到增持回购贷毕竟是一种加杠杆的市场化行为,短期市场情况依然会影响实际效果。“我们还想再看看,毕竟股市现在震荡太大,想等稳定一些后再增持。”不少上市公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此回复。

此外,银行出于风控要求,对于经营业绩较差,未来发展堪忧的上市公司很难获批回购贷款,或者该上市公司股东难以授信增持贷。“目前来看,贷款的对象主要是那些符合市值、业绩等条件的长期发展较好的上市公司。”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