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双循环互促 形成期市发展新格局│新中国成立75周年特别策划·见证“期”迹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韩雨芙2024-10-15 07:43

75载砥砺前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阔步向前。自1978年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我国金融市场就开启了对外开放的征程。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随着跨境贸易规模的增长和实体避险需求的增强,期货市场国际化成为境内进一步融入全球化和应对错综复杂国际形势的客观需要。

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出去”开阔视野,了解、学习全球衍生品行业最新工具和产品、增强自身能力、为客户企业“保驾护航”的同时,更服务于国家“引进来”战略,帮助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市场、投资境内市场,从而为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期货力量。

逐步深化 对外开放脚步加快

据期货日报记者了解,期货市场国际化离不开对外开放。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亦是三大市场主体(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和投资者)“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发展历程。

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前夕,为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相关部门落地《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只是,受限于市场情况、过往认知以及专业人才储备等问题,虽然跨境贸易规模增长,实体避险需求上升,但大量境内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只能望“洋”兴叹。

2006年,内地与香港就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第三阶段达成协议,境内期货公司有了“走出去”的机会,期货市场的国际化随着期货公司境外子公司的发展向前推进。不过,期货市场国际化如同摸着石头过河,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市场各主体进一步认识到风险管理和期货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性。自此,期货市场国际化研究开始侧重将期货市场国际化与服务跨境贸易以及争夺国际定价权相结合。

2018年,原油期货作为首个特定品种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功上市,期货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继原油期货市场引入境外投资者后,铁矿石、PTA、20号胶、低硫燃料油、国际铜、棕榈油等多个国际化期货品种陆续上市。

2020年,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正式允许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投资。境内期货市场国际化又向前迈出坚实一步。

2022年,商品期货交易所相继发布公告,宣布QFII和RQFII可以参与相关期货期权合约交易。境内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又一次加速。

同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期货和衍生品法》发布实施。其中,围绕期货交易所跨境业务合作、外资机构准入、境外客户管理等开放关键领域,配套制度安排逐渐完善,为双向开放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保障,进一步提升了期货市场开放的力度和速度。

近期,证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促进期货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到,将有序推动符合条件的商品期货期权品种纳入对外开放品种范围,允许合格境外投资者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研究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纳入特定品种对外开放;支持境内外期货交易所深化产品和业务合作,允许境外期货交易所推出更多挂钩境内期货价格的金融产品;加大国际市场开发培育力度,吸引更多境外产业企业参与境内期货交易。这进一步证明,未来一段时间,期货市场将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多元布局 筑牢境外业务基础

虽然2006年开始的期货公司“走出去”未能直接加速境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进程,但在长期的展业过程中,公司掌握了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和企业布局策略,培养了大量国际视野的专业人员,在增强自身管理、服务能力的同时,也为境内期货市场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据了解,2006年,随着内地与香港就CEPA第三阶段达成协议,证监会先后批准格林期货、永安期货、广发期货、中国国际期货、金瑞期货和南华期货6家期货公司赴港设立分支机构,境内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之路自此开启。

期货公司“走出去”的步伐相对较快。

2006年,广发期货在香港设立子公司——广发期货(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香港)。2013年,广发期货通过广发香港收购法国外贸银行旗下NCM公司100%股权,更名为广发金融交易(英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发英国),并获批成为LME交易会员。此后,通过广发英国获得多家全球性交易所和清算机构的会员资格,并且持有RQFII牌照。

据广发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罗满生介绍,通过广发香港和广发英国,目前,广发期货能够为全球客户提供包括LME、洲际交易所、新加坡交易所、香港交易所、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和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在内的多家机构的交易服务。

对于将国际业务视为其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永安期货而言,多年来,在“大宗商品投行、大类资产配置专家、国际业务排头兵”这一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其通过香港子公司——新永安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多板块布局业务,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同时,形成了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提升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据永安期货党委书记、总经理、代董事长黄志明介绍,永安期货的国际业务覆盖全球期货期权市场以及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和美国等在内的证券市场,涉及期货经纪、资产管理、风险管理服务等多个领域。

业内公认的境外业务佼佼者南华期货,经过多年的努力,已逐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覆盖亚洲、欧洲、北美的业务网络,形成了24小时不间断的全球金融服务体系。

提及2006年南华期货国际化的第一步,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表示,那是慎重考虑了很久才做的决定。毕竟,当时在港设立分支机构可能成为公司差异化竞争的有效切入点,但也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经营效果。“最终在董事会的支持下,凭着‘最多亏掉500万元’(最低注册资本金要求)的魄力,公司决定到国际市场上闯一闯,迈出了南华期货国际化的第一步,这也是南华期货摆脱经纪业务单一模式,向多元化发展的第一步。”他说。

目前,南华期货在中国香港、美国、新加坡、英国等地都设立了分支机构,并获得了当地金融市场的业务牌照,可为客户提供包括期货、证券、外汇、资产管理等多元化金融服务。此外,南华期货还拥有包括CME、LME在内的14家主流交易所的会员资格,以及11个清算席位。通过集团内的香港公司、美国公司、新加坡公司和英国公司在清算业务上的相互配合,可以使横华国际客户的交易绝大部分都在集团体系内清算,最大限度降低了境外清算过程中的风险,保障了客户的资金安全。

较晚“出海”的东证期货,虽然2018年9月才在新加坡设立东证期货境外战略布局实施落地的前沿阵地——东证新加坡公司,但据东方证券首席信息官,东证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卢大印介绍,过去6年时间里,东证新加坡公司重点提升在金融科技、运营、技术、合规、风控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不断优化代理交易能力、拓展新兴市场及丰富服务类型在内的各项业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全球产业巨头利用境内期货品种进行对冲交易、跨境实物交割,同时帮助越来越多的境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协同发展 境内国际化水平提升

境外业务的快速发展少不了境内公司的辅助协同。以南华期货为例,一方面通过在境外金融中心设立分支机构、与境外主要交易所建立合作等方式,布局和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国际化产品的推广,并引入大量境外客户。

据了解,为了让境外客户更好地理解并适应境内期货市场的交易规则,南华期货经常组织各类线上线下的国际论坛和研讨会,介绍境内期货市场的历史进程、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加深全球投资者对境内期货市场的认识和了解,还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全天候的交易服务和深度研究支持。

此外,南华期货通过辅助增值服务来提升客户交易体验。据介绍,产业链客户在参与套期保值过程中需要开展交割或期转现业务,而期货公司熟悉交易所规则、流程,能够在交割、期转现等环节提供辅助增值服务,有力推进产业链客户风险管理与贸易落地。

银河期货对此颇有心得。据银河期货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王东介绍,近3年银河期货旗下产业客户的油品交割数量占全市场总交割量的30%。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是公司通过引导海外产业客户参与实货交割,在境内市场打开一条新的销售渠道和采购渠道。

王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银河期货目前已覆盖80%以上中大型海外石油产业客户。自2018年国际化品种上市以来,银河期货国际业务团队就通过参加油品相关的核心活动、客户引荐及主动拜访等形式,大量走访“一带一路”沿线石油企业,开展超过300场公开路演,介绍境内期货市场交易与交割规则,解答境外客户的各种问题。此外,银河期货还会不定期组织国际大宗商品贸易商参与境内期货交易所的公开会议、高端沙龙、交易所高层拜访等。

广发期货作为国内首批服务境外投资者的期货公司之一,除了通过境外子公司为境内外实体企业和机构提供安全、便利、专业的服务外,还为QFII和RQFII设计综合交易解决方案,提供主经纪商服务,协助注册投资资格及申请投资额度。公司已成功协助中国香港、阿联酋、英国等地多家境外机构获得二级代理资格、完成境内外系统对接及在境内开立NRA账户。目前,广发期货QFII和RQFII的股指期货成交量和持仓量稳居业内前列。

据海通期货营销总监卢丹介绍,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相对多元。多年来,海通期货凭借自身优势,聚焦交易所特定品种,不仅成功引入新加坡本土商业银行成为海通期货二代客户,带动新加坡十几家产业客户成功交易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20号胶品种,也成功开发境外投行成为直代客户,显著提升了公司在这些品种上的交易量。此外,海通期货吸引了多家头部外资银行QFII开户,并持续跟踪其入金进程,同时在全市场大型主权类QFII的开户工作中占据先机,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

在新湖期货副总经理、董秘、研究所所长李强看来,国际化业务为境内期货市场带来增量“血液”和流动性,更重要的是促使境内市场监管、法规、机制、IT等多方面进一步向国际主流发达市场迈进。

随着境内期货市场特定品种不断扩容,境外投资者参与度逐步上升,卢大印补充说,这不仅加速推动“中国价格”的形成,也促进大宗商品等要素资源在国际市场畅通流动。毕竟,目前外资参与境内期货市场主要通过QFII和RQFII交易特定品种,其中通过二代中介机构参与特定品种交易的80%都是机构客户。

双向互动 “引进来”“走出去”共赢

提及近两年部分期货公司在国际化、跨境方面积极展业的原因,王东告诉期货日报记者,这与全球市场环境变化有较大关系。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速下滑、地缘冲突加剧、大宗商品和风险资产波动剧烈的情况下,产业客户风险对冲需求大幅增加。

罗满生表示,企业通过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可以获得更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和风险管理工具使用建议,并通过国际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优化生产经营决策。企业若能在此基础上准确预判市场趋势、及时抓住交易机遇,就会提高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黄志明表示,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也有利于境内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对此,罗旭峰表示认同。在他看来,在境内企业“走出去”和境外机构“走进来”的过程中,伴随着如何进行风险管理、如何增强业务模式稳定性等问题。期货公司肩负着服务国民经济、服务产业客户和机构投资者的历史使命,更需要“走出去”开阔视野,学习全球衍生品行业最新的工具和产品,增强自身的能力。在为境内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的同时,也要服务好国家“引进来”战略,帮助境外投资者了解境内市场、投资境内市场。

这样的双向互动,在罗满生看来,既提升了期货公司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又推动了“中国价格”走向世界,为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的地位提升作出积极贡献。

黄志明也有类似观点。在国际化进程中,期货公司既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境内期货市场,又推动境内投资者参与境外期货市场。这种双向互动促进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实现了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境内企业提供了更广的市场和更多的机会。同时,境内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也随着期货公司国际化业务及跨境业务的开展逐渐提升。

总体而言,李强认为,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布局是符合国家金融开放政策的重要举措,不但能够丰富期货公司的客户类型,提升盈利能力,而且能够推动期货公司自身服务迭代升级,构建更加专业化和国际化的服务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作为境内期货市场“走出去,引进来”的重要抓手,期货公司的国际化业务精准服务产业,为跨境贸易产业机构的风险管理需求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金融工具。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