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提高电影票房,下一步怎么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作者:张立伟2024-10-11 10:42

据国家电影局统计,今年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为21.04亿元,同比下滑23%;观影人次为5209万,同比下滑20%。此前,暑期档票房也遇冷,仅有116.43亿元票房,同比下滑高达43.5%。

当前,电影产业融资困难与电影市场巨大需求同时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电影制作成本过高、高质量作品仍不够多,导致投资风险较高。电影产业存在着靠流量明星等营销主导的风气,真正用于专业制作的资金不够,使得中国电影制作成本与电影票价畸高,但电影投资却回报不足。目前,资本转向追逐更快回报和更低成本的短剧,这进一步拉低了影视行业的内容质量。

截至2023年底,我国城市院线银幕总数达到86310块,拥有全球较为先进的影院基础设施。虽然我们每年也推出数百部电影,但能够在市场上获得观众好评与投资收益的不够多。文化产品制作质量偏低导致有效供给过少,使得庞大而先进的基础设施与14亿人口大市场的潜力无法发挥出来。

与此同时,在我国城市化大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将美术馆、大剧院等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标配,但也应该不断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基础设施供给数量多、设备先进,同时需要进一步提供大众化的高质量内容供给。

扩大内需不应局限于投资基础设施,事实上,在文化产业领域,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精力与资源放在高质量内容制作领域。文化产业具有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污染的特点,是典型的绿色经济、低碳经济。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能够满足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能有效促进消费、拉动内需,推进产业链升级。我国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与完善的基础设施,但需要提升有效供给。

有效供给不足的部分原因在于,文化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不高,专业性与创新能力不高,在资本和市场之间缺乏产业能力与信任,导致融资困难,这需要产业共同体的集体努力。同时,文化产业更需要政策与财政支持,文化创作本身是一个收益偏低、风险较大且具有公共意义的事业,各国均出台政府加以扶持,我们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具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带动文化投资与消费。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