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持续服务国家战略,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现代期货市场│献礼75周年•守望期市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刘威魁2024-10-03 07:48

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1988年,时值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探索期货交易,中国期货行业发展的大幕逐渐拉开。两年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引入了期货交易机制,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商品期货交易市场,迈出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作为一个浙江人,在当时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南华期货董事长罗旭峰带着敢为天下先的追求,于1993年踏进了期货的世界。进入期货行业31年来,罗旭峰始终以推动期货行业发展为己任,带领南华期货从一个浙江省内规模最小的期货公司,发展为国内首家A股上市期货公司。

作为中国第一批期货人,罗旭峰总是敢于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带领南华期货开创了许多的行业第一。他多次斩获“中国期货业领袖人物”“浙江金融创新人物”“中国期货业最具影响力人物”等殊荣。

“期货老兵”是罗旭峰给自己的标签。对罗旭峰而言,自己和期货行业的联结是如此深沉。作为一名长跑爱好者,伴随期货行业风风雨雨一路过来,罗旭峰始终一如既往地为期货市场的稳健成长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经验,带领南华期货为服务国家战略贡献期货力量。

敢于去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1993年,罗旭峰正式踏入了期货行业。这一年,年轻的罗旭峰毅然辞去了国企的工作,南下海南“淘金”。彼时,海南地产正兴,遍地工地,高楼林立。不料半年后“国16条”出台,海南地产泡沫瞬间破灭。罗旭峰当机立断离开海南,又回到了杭州。机缘巧合下,在找工作的罗旭峰听说有期货公司在开培训班,他就抱着试试的心情去学习。一周后,罗旭峰被浙江金马期货录取,成了中国第一批期货人。

刚开始接触期货市场的罗旭峰并非一帆风顺。进入金马期货后,罗旭峰被分到信息组工作,主要负责翻译国外的财经新闻。喜欢挑战的他不久就提出要做销售。“当时金马期货要求我三个月之内必须找到第一个客户,如果没有找到客户,我只能被辞退。”罗旭峰果断接受了挑战。幸运的是,在三个月差两天的时候,罗旭峰找到了第一个客户。正是这一次的成功给了他极大的信心,也坚定了他将期货作为一生事业的信念。

之后的岁月里,他开始伴随行业成长,见证了期货行业的岁月变迁。在金马期货工作的这段时间,罗旭峰先后担任了营业部负责人、副总经理等职务,积累了一定的行业经验。由于种种因素,1996年,罗旭峰离开了金马期货,着手筹备成立南华期货,开启了他和南华期货的长跑人生。

1997—1999年,期货市场处于由电话交易向电子化交易的过渡阶段。罗旭峰深知,要想带领一家初创公司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脱颖而出,就要敢于创新。“在那个没有电子交易系统的时代,交易者不能自主下单,只能通过‘红马甲’在场内下单。我们想到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善客户的服务体验,用科技的力量让客户体验到业务的便利性。”罗旭峰告诉期货日报记者,在公司初创阶段,行业已进入调整期。作为新公司总要有创新,没有创新走不动。

从那时起,创新的“基因”便根植于南华期货的发展之中。在罗旭峰的带领下,南华期货开创了许多行业第一。1998年南华期货推出了中国期货业的第一个企业门户网站,在多数人还不知互联网为何物的当时,这绝对是一个创举。1999年南华期货又成为第一家在公司网站上推出各期货品种会员持仓分析系统的期货公司。2001年,南华期货成立了中国期货行业第一家研究所。在研究所创立四年后的2005年,南华期货又开发了中国期货行业第一个商品指数——南华商品指数,并被资本市场广泛应用。“研究本身并不能够带来显著的利润,可是它贯穿着整个经纪业务的主线,没有哪个环节能够忽略它。”罗旭峰认为,一个公司要发展,就必须有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创设研究所就是为了建立南华期货差异化的服务优势。尽管当时行业低迷,可是这项能力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我们希望能做一个中国大宗商品的价格参考基准,为市场提供一个研究中国大宗商品市场的工具。”罗旭峰说。

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期货行业不断涌现新机会。罗旭峰总是能以其极具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在挑战中抓住机会,带领南华期货走在行业前端。

2005年,内地与香港签署了CEPA第三阶段实施协议,在该框架下,符合条件的内地证券及期货公司允许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按理来说,在境外设立一个子公司,我们肯定要召开董事会,做可行性分析、商业模型测评,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们完全不具备这样的时间和条件去深入研究,只能凭商业直觉和勇气去做选择。”罗旭峰回忆,彼时,国内期货公司利润普遍不高,一年可能只有100万元至200万元。当时香港SFC规定,香港期货公司最低营运资金为500万元,且速动资金不得低于300万元。对南华期货来说,去境外设立子公司的挑战不小。

尽管有过犹豫,但罗旭峰还是果敢地接受挑战,推动南华期货于2006年在香港设立境外子公司——南华期货(香港)有限公司(下称南华香港),成为CEPA3框架下第一批“走出去”的中资期货公司之一,迈出了国际化的第一步。

“‘敢为天下先’是浙商精神的内核,也是南华期货一直秉持的经营理念。而把南华期货经营成一家‘百年老店’,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信念。”罗旭峰认为,企业运行要放眼未来,把战略定在未来5年到10年的市场情况,确保公司能够长期健康发展。这些年来,罗旭峰伴随着南华期货一步步成长,也在尽力为中国期货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致力打造百年老店的长跑者

作为国内期货行业的早期亲历者,罗旭峰经历了这个行业的高潮与低谷,见证过同类公司的兴旺与衰落。风风雨雨一路过来,他感叹,经历挫折是常态。即使再难,罗旭峰也没有忘记要把南华期货打造成百年老店的初心。

2011年,受欧债危机拖累,全球领先的期货及衍生品经纪商曼氏全球(MFG)突然宣布破产,导致12亿美元客户资金蒸发。作为内地首批前往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六家公司之一,南华期货在香港设立的全资子公司也遭受了巨大的打击。“当时,南华香港有2065万美元的保证金遭到冻结,而南华香港本身也不过8000万港币的净资产。南华香港本可以选择宣布破产,但这将对客户造成巨大的影响。”罗旭峰认为,金融机构最大的信用就是客户的信任,当公司客户的资产处于风险暴露时,作为期货经营机构一定要对客户资产负责。更为重要的是,作为中资背景“走出去”的期货公司代表,南华期货不能因为这些挫折让中国期货行业声誉受损。为此,罗旭峰坚守客户利益至上,紧急申请从母公司向香港公司注资,以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和南华香港的平稳运营。

2012年9月,罗旭峰代表公司经过一系列的谈判磋商,成功将南华香港在MFG方面持有的债权以8.5折的价格转售给了一家债权公司,由此实现了客户大部分资产的顺利回归。“在迈向国际化的过程中,我们走了不少弯路,付了很多学费,处理MFG的债权,前后花费了当时南华香港一年的净利润,其中的损益部分以及很多法务成本,也都计入了公司当期的经营成本,对公司当时的经营业绩形成了较大的影响。”罗旭峰坦言,自己十分感激挫折,因为这是企业发展必须交的学费。在他看来,经营企业就像跑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或领先都不要紧,重要的是坚持到最后。

目前,南华期货已经成为海外业务拓展领先的期货公司,在海外拥有了11家清算会员,并在香港、芝加哥、伦敦和新加坡设立了持牌金融机构,用自己坚实的脚步服务“走出去”的中资机构。

南华期货的长期战略也体现在完成IPO的过程。从2012年召开IPO启动会算起,到2015年首次上报IPO申报稿,之后几年经历各类现场检查、问题整改、开会探讨。南华期货的上市之路,花费了整整七年零三个月的时间。2019年8月,南华期货在上海证券交易所鸣锣上市,成为国内首家登陆A股主板市场的期货公司。

“之前期货行业存在太多的非议,大家都不知道期货行业到底是干什么的,到底有什么功能,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事,究竟对国民经济有没有帮助。”罗旭峰坦言,期货公司的主业是跟风险打交道,之前市场各方,包括监管层,对期货行业始终抱着一种加强管制、谨慎发展的态度。而南华期货又是第一家申请主板上市的期货公司,上市之路并不容易。但罗旭峰始终坚信,在不确定性的市场当中最有商业机会,期货公司是管理风险的“闸门”,南华期货非常乐于去扮演这样的角色。

这些年,罗旭峰带领南华期货用实践逐渐证明,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中,能够发挥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这些年来,国内期货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一直在努力探索。尤其是风险管理等创新业务的发展,使得期货公司服务实体经济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罗旭峰表示,如今,期货公司基于风险管理业务创新出的各类服务实体模式和工具,已在实践中取得了众多成果。比如,南华期货作为国内较早开展“保险+期货”项目的期货公司之一,高度重视“保险+期货”在服务农业现代化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的应用实践。这些年来,南华期货联合保险公司集中发力,瞄准贫困人口精准帮扶,而后逐渐争取到地方政府支持,形成多方合力,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支农作用,引导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社、农户利用“保险+期货”管理涉农产业市场风险,模式不断优化创新。据统计,在产业帮扶上,2016年至2024年6月底,南华期货已累计开展“保险+期货”类项目392个,赔付金额近3.07亿元,项目权利金约4.26亿元,名义本金106.29亿元,期权承保数量216.23万吨,帮扶脱贫户达57824户次,在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华期货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就是做一个百年企业。”罗旭峰笑谈,南华期货的100年他肯定是看不到了,但他希望公司有光明的前景、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持续为期货市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践行者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期货市场经过30余年的发展,有能力、有条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多贡献。”罗旭峰认为,未来,期货行业需要有更高的政治站位,要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金融发展的本质是经济的发展,持续践行好政治性、人民性、功能性的根本要求,更好地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他看来,期货公司是连接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连接交易所与投资者的核心中介。尽管近年来期货公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制约期货公司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罗旭峰说,当前全球经济不确定性较强,各类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受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较为剧烈,实体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期货及衍生品等风险管理工具开展避险操作。

“我国是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消费国,但在大宗商品的国际定价权上话语权较弱,这与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高、期货市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不足有较大关系。期货和衍生品法设专章规定了跨境交易与监管,对期货市场跨境互联互通提供了法律保障,为打造中国价格、形成中国声音创造了有利条件。”罗旭峰认为,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持续推进,中国企业境外风险管理需求正在不断提升。期货和衍生品法的出台,为我国期货市场逐步扩大开放步伐、建立国际定价中心的地位创造了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向世界发出了中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明确信号。对期货经营机构来说,在新发展格局下,国际化已逐渐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向。

据罗旭峰介绍,作为一家具有全球视野的期货公司,南华期货的产业客户不仅包含了一些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的分支机构,也包含了一些海外产业机构在国内期货衍生品市场的业务布局。吸引海外企业“走进来”,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南华期货在金融衍生品服务领域已实现了“双向奔赴”。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罗旭峰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距离南华期货成为百年老店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未来,他将带领南华期货积极投身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国内外领先的以衍生品业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机构,为行业和经济发展作出更多贡献。

罗旭峰认为,目前,中国期货行业不仅相对国际成熟期货市场有比较大的差距,而且相较国内银行和证券等行业也存在一定距离,主要表现在行业体量和利润规模较小、从业人员数量偏少、从业人员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等方面。他认为,期货行业的整体规模制约了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提升。对此,罗旭峰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期货经营机构要走出适合自身的特色发展道路,不论是做综合型的期货及衍生品服务商,还是深耕某一业务领域,必须找好定位;二是要积极运用创新手段来为自身的各项业务赋能,提升服务能力;三是构建良好的体系机制,吸引优秀人才,打造专业团队,加强投研能力建设,提供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

“除了工作与学习,有一件事,我也一直在努力坚持。”罗旭峰告诉记者,当年读EMBA,为了凑数才上戈壁,却不经意间让他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他发现,通过不停歇的步伐和放空的环境与自己对话,能够把人生思考得更加深刻。无知者无畏的戈壁之旅,让他一直难以忘怀。从那天起,他鼓励并带动他的企业开始支持跑步、支持跑者,让更多的员工、朋友体验跑者的坚强意志。

“要跑得快,一个人跑;要跑得远,就要一群人跑。”罗旭峰坚信,经营企业和跑马拉松殊途同归,漫漫征途中,唯有一群人一起跑才会跑得更远。

责任编辑: 朱雨蒙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