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拆不动了?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作者:杨智杰2024-09-20 14:29

这种基于市场需求的制衣村

有形的手很难重建


起初,我是带着对城中村的想象走进广州康乐村和鹭江村的。从万达广场下车,拐入对面的一条巷子,就从现代化大都市跨入了一个“旧世界”。要找“脏乱差”的证据太容易了,但静心观察街上密集的制衣厂和打版房,倾听那些蹲在街头的老板和工人,你很快就会发现,它自有一套自己的生存逻辑和高效运转体系。

比如,老板拎着衣服站在街上招工,这种作坊式的招工方式实则直接高效,因为材质决定衣服制作的速度——弹性面料会使一件简单衬衣的制作难度增加数倍,即便经验丰富的制衣工也需见到实物才能判断。

做一件女装所需的要素,从布料、版式,到工人、配件,最短半小时就能进入制衣厂。一款衣服最快能在24小时内被制成,给下游十三行等服装批发市场、线上直播间及时供货, 高周转率为制衣厂老板和工人都带来更好的收入。

一个服装从业者直言,目前经济下行,订单减少,其他地方要养工人,客户会赊账,在这里所有都是现结。所以假如服装厂出现倒闭潮,一定先从其他二三线城市开始,其次是广州白云和番禺区,最后才到康鹭片区。大多数受访人都表示,不愿意搬迁。

当下中国城中村改造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步入存量时代,多位受访专家指出,开发商没有钱也没有动力去大拆大建。因此,重新评估城中村传统产业的价值,变得尤为重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李晓江谈到,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政府是从管理的角度改造城中村,希望一拆了之,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很少思考城中村发展的内在逻辑,无论是对外来务工人群抑或是产业生态。但其实,康鹭制衣村这类完全基于市场需求天然形成的产业生态,有形的手很难重建。

有人质疑康鹭片区的制衣速度是以牺牲质量为前提的,但看似低端的产业也有其价值。多位从业者强调,当下直播电商、跨境电商快速发展,康鹭片区的“小单快返”模式迎合了市场需求。或许,管理者应该包容这类城中村的发展,排除潜在安全风险,并逐步引导产业升级。

此前报道:广州巨无霸城中村改造:告别拆迁暴富

发于2024.9.23总第1157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城中村的另一种打开方式

记者:杨智杰

责任编辑: 陈勇洲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