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相互起诉!
来源:证券时报网作者:陈雨康2024-09-10 08:55

距离2025上海车展开幕还有半年多时间,而主办方之争却率先受到了业内热议。

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以下简称:上海贸促会)9月9日晚间发布《关于2025上海车展相关事项的说明》称,鉴于有关单位(记者注:指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多年合作期间的严重违约行为,上海贸促会已向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追究其违约责任,法院已依法受理相关诉求,立案日期为2024年8月20日。

同一天早些时候,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简称: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发布说明函称,已于近日向司法机关提起对上海贸促会、上海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的法律诉讼,有关事项等待司法机关裁决,起因是上海贸促会等单位一系列单方面的决定和行为。

记者了解到,2025上海车展官宣主办方名单“三缺一”,是双方争执的起因。8月下旬,上海贸促会宣布,2025上海车展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其中提到,主办方为上海贸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两家单位。对此,往届上海车展的主办方之一——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发布声明称,上海贸促会等单位单方面改变了上海车展既有的主办单位架构。

两大疑点,双方各执一词

记者注意到,当事双方上海贸促会和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争执的焦点之一,即2002年签署的合作协议是否仍然发挥效用。

根据上海贸促会9月9日晚间发布的声明,已于2024年8月初向2002年签署原合作协议的有关单位(记者注:指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发出了《终止合作通知函》,2002年签署的原合作协议已依法终止。

而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8月27日发布的首份声明称,2002年,上海贸促会和上海国际展览有限公司(现名为“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签订了每逢单年共同组织上海车展的合作协议,协议至今有效。从2003年上海车展开始,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成为上海车展主办单位之一。上海车展的品牌是由各主办方共同打造和拥有的。

除此之外,在“2025上海车展的登记备案相关工作是否符合规则”这一点上,双方也针锋相对。

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9月9日早间发布的第二份声明称,根据有关部门对展会管理的相关规定,2025上海车展属需办理展会信息登记备案的展会活动,不属于政府的行政审批范围。2025上海车展只有登记备案单位,不存在“上海车展批准单位”。上海贸促会等单位的单方备案行为属于违约,不影响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继续作为主办方的权利。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已依法向备案单位说明情况,申请变更完善2025上海车展主办单位。

对此,上海贸促会称,上海车展的历届批准或备案单位均为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且展会备案主办单位始终为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2025上海车展已经获得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的备案,信息编号:沪商展览(2024)-XZ25-第347号。上海贸促会已签订了2025上海车展的展馆使用合同,与相关合作方具备合法的、排他的办展权利。

官宣主办方名单“三缺一”

据上海发布、上海贸促会8月27日消息,2025上海车展将于2025年4月25日至5月2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主题定为“拥抱创新,共赢未来”,4月22日将举办2025全球汽车领袖闭门峰会。随着中国汽车更好地走向世界舞台,走过四十年的上海车展将以世界级车展的姿态焕新再出发。

2025上海车展预计展出规模36万平方米。展会日程安排上,4月23日、24日为媒体日,仅接待海内外新闻媒体;4月25日至26日为专业观众日,4月27日至5月2日为公众日。

根据通告中列出的主办单位名单,2025上海车展由上海贸促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上海市国际展览(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车展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德国协办单位为慕尼黑博览集团。特别支持单位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支持单位为中国汽车工程学会。

记者注意到,与往届相比,2025上海车展的主办方名单少了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仅有上海贸促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而2023上海车展、2021上海车展的主办方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贸促会汽车分会、上海贸促会三家单位。

图:2023上海车展、2021上海车展的主办方名单

创办于1985年的上海车展是亚洲规模最大的车展,两年举办一届,已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上一届上海车展于2023年4月18日至27日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是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的首个国际A类车展。该届上海车展以“拥抱汽车行业新时代”为主题,1000多家中外企业参展,首发首秀车型近一百款,海内外观众90.6万人次。

上海车展将在2025年迎来里程碑式的第四十年。据了解,车展创办之初是中国看世界的窗口,如今成长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在国际车展中的地位尤为重要。上海车展的成长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它推动了汽车文化的普及,促进了汽车消费,为中国汽车的产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校对:冉燕青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