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规“满月”了!加强直销和品牌建设成私募共识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吴君2024-09-09 08:03
(原标题:重要新规“满月”了!信披问题受关注,加强直销和品牌建设成共识)

今年8月1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正式施行。据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近一个月,不少私募按照新规要求,在公司运营、产品募集、投资管理、客户服务等环节做了大量工作。以往通过微信群发送净值或业绩周报的现象明显减少,更多私募选择通过公司官网、小程序或邮件等渠道向高净值客户披露业绩。

受访私募表示,新规的出台有利于私募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但在执行层面仍面临一些难题,尤其是信息披露方面。

面对合格投资者的需求和私募的展业愿望,一些第三方机构推出自建净值库工具,也有专业投资者自建净值库,此外,基金评价机构也上线私募基金评价业务。研究人士认为,除了看业绩等净值信息,未来客户还会通过私募基金的品牌、合规建设等多个层面来进行投资布局。

私募管理人、销售渠道加强合规建设

受访私募机构表示,近一个月,按照新规要求在产品规模、投资限制、衍生品投资、净值展示、程序化交易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鹤禧投资告诉记者,近期主要加强对基金产品的宣传和销售管理,确保合规销售。暂停了所有第三方平台的净值数据展示,“对于一些有资质的机构提出净值需求,我们按照监管要求履行相关流程并留痕,要求签订《私募基金产品业绩信息保密承诺函》。”

大道投资表示,最近主要在净值展示上做了业务流程规范,例如,与三方基金销售平台建立代销合作管理,合规展示业绩;直销客户在托管平台认证后,授权合作托管机构进行私募净值发送等。

磐松资产称,公司合规部门对产品运营及客户对接流程进行了更新,从合格投资者认定、净值信息与路演材料的发送,到申赎环节向上穿透投资层级等多个方面,制定规范化的标准操作程序。另外,积极响应新规要求,将赎回费归属变更为基金资产所有。

从销售渠道角度看,格上基金研究员谢诗琦表示,新规实施后,公司内部做了很多合规方面的迭代,例如,更新对外产品募集资料,进一步规范对客存续流程,严格把控管理人尽职调查材料,细化投后跟踪存续的颗粒度。另外,梳理了代销产品的条款要素,协调以及配合管理人做产品条款的合同修改推进;跟踪管理人产品集中度、杠杆以及规模的情况,确保符合新规要求;对于规模不到500万元的产品,及时对接管理人做同策略产品的转投调整。

从FOF机构角度看,汇鸿汇升称,针对双25%、衍生品比例、嵌套限制等相关条款,公司通过系统化的方式进行事前风控,在投资指令发起的环节就做好严格限制;针对净值展示问题,调整了原有客户管理小程序的相关展示界面和合格投资者认定程序,并对销售端人员进行专项培训,明确对外净值披露的流程规范,并对路演材料等对外宣传推荐材料按照新规要求重新调整;另外,制定了程序化交易、自营投资管理相关的内部管理制度,并从策略上线、开发、风控参数设置、交易指令留存等各个环节完善程序化交易管理要求。

“新规实施后,私募管理人和渠道在产品募集、投资管理、信披、客户服务、公司运营方面的重视程度和合规性相比新规前有明显提升。”私募排排网财富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总结道。

私募在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困惑

在新规实施以后,私募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往私募和销售渠道在公开渠道主动展示净值等业绩数据的现象大幅减少。

“私募管理人按照《指引》要求规范对外的净值披露事宜,在履行合格投资者认证程序后,才对特定对象发送相关净值和宣传推介材料。在客户服务端,过往通过微信群发送净值或业绩周报的情形大量减少,私募选择通过公司官网、小程序客户端或邮件等方式向客户进行业绩披露。”汇鸿汇升表示,在产品备案方面,由于《指引》对大量产品要素及合同条款进行了规范要求,其生效后一个月内新产品备案速度大大放缓,各家私募机构和托管机构均在探索和完善当前的合同模板,以确保满足协会的合规要求。

在执行层面,私募也遇到新的难题,尤其是在信息披露方面。

鹤禧投资坦言,新规实施以来,产品净值展示渠道大大减少,获客难度增加,对外沟通、路演以点对点沟通的方式为主,面对渠道和客户的沟通工作量增加了很多,也增加了运营的成本和难度。“目前第三方机构普遍在推进通过签署代销框架协议的方式来继续获取私募数据,基金管理人则是在搭建自己的官网或公众号,投资者在完成个人合格投资者认证后,可申请提供一对一的净值披露服务。”

大道投资表示,目前业内操作方式主要包括:一是与三方平台建立代销合作展示业绩;二是通过合格投资者认定,由私募管理人定向发送净值;三是托管平台授权通过邮件向已认证的合格投资人发送包含私募净值信息的邮件,这种方法受到专业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汇鸿汇升表示,由于私募净值披露受到严格约束,目前行业内托管机构、私募数据供应商、基金评价机构、FOF管理人都在满足合格投资者认定程序的前提下,获取净值等数据。例如,通过托管机构的绩效服务平台批量申请和获取私募管理人的净值授权,通过私募数据供应商广泛与行业内的私募机构建立联系,以获取管理人的净值授权等。

向日葵投资研究总监尹田园称,对于FOF母基金管理人,通过做合格机构投资人认证的方式可以直接从私募管理人处获取数据。

某百亿量化私募直言,一对一进行合格投资者认证,目前来看配合难度较大。“我们会通过渠道平台搜集同业净值信息,自行对比,但并不能保证信息的准确度,也无法搜集到全部净值信息,这给我们做数据分析带来了阻碍。”

此外,私募在托管方面也面临一些难题。华北某券商托管业务人士称,在穿透核查方面,根据要求,投资比例、同一资产及债券集中度等需穿透合并计算,但在操作层面,存在如何获取可信的底层产品明细数据、数据颗粒度、数据格式转换与解析等问题;在场外衍生品投资方面,涉及多项比例控制,依赖于交易商的估值数据,但场外衍生品结构多样化、复杂化程度高,第三方交易商提供的估值格式不统一、口径不一致等,造成场外衍生品投资数据采集和解析难度增加;此外,存量产品的投资层级可能存在多链条,难以实现最终穿透,监控实际嵌套层级。

自建净值库难度不小

据了解,为了满足合格投资者对私募基金净值、数据对比和深入研究等方面的需求,以及私募展业的迫切愿望,一些第三方机构推出了“自建净值库”工具,也有专业投资者自建净值库。

刘有华称,私募排排网已上线“自建净值库”功能,支持数据表格导入及邮箱自动解析功能,导入后的数据将生成收益回撤曲线及各项收益、风险指标,然后,通过可视化图表进行展示。

鹤禧投资表示,一些公司开始自建净值库,通过与私募管理人建立授权关系来获取净值数据;一些第三方平台也推出了“自建净值库”工具,允许用户创建导入净值数据。“这确实可以方便投资者获取数据,但面对众多的产品和不断变化的市场,投资者很难逐一去找私募做认证、获取数据。”

汇鸿汇升指出,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自建净值库难度较大,因为能够对接到的私募管理人相对有限,且即便能够获取大量私募数据,也需要强大的IT团队支持数据的整合、清洗和处理,以生成真正准确、可用的数据,因此,建议寻找专业机构获取对私募机构的全面信息和判断。

大墉资产总经理鲍瑞海称,自建净值库非常耗精力,而且很难选到优秀的投顾,很多FOF或高净值客户通过与期货资管或证券资管合作,开展投顾净值尽调和跟踪工作。

基金评价机构大有可为

除了自建净值库,拥有基金评价资质的机构成为了解私募基金的重要途径之一。

8月以来,多家基金评价机构积极宣传自家的私募基金评价业务。对于部分高净值投资者、券商托管部而言,他们不仅仅想要一份基金评价报告,还有更为详细的关于基金净值数据、持仓结构等多维度的底层数据。

汇鸿汇升相关业务负责人透露,目前多家有基金评价资质的机构正在与基金业协会等探讨未来私募评价指标的输出形式、内容和边界,作为第三方机构能够给出更为独立、客观和公允的评价。“私募机构由于缺乏公开的净值展示平台,也会更愿意将净值数据授权给评价机构,以获取更高的知名度和传播度。”

大道投资认为,借助专业私募基金评价机构完善的评价体系、多年的研究成果积累,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准确、更有价值的投资建议。私募基金评价机构也可以从管理人的角度出发,帮助私募搭建一个客观公正的信息披露平台,有助于客户更加深入了解私募基金管理人。

不过,鲍瑞海指出,虽然私募评价发展空间广阔,但现在市场很少有机构能全面评估一家私募公司。公司也在积极和基金评价机构沟通,不过最终是互相选择的结果。

打造品牌形象、提升直销能力成共识

无论是自建净值库,还是和基金评价机构合作,私募管理人最关心的仍然是能否为展业带来流量。目前,大多数的私募机构仍然选择跟第三方基金销售持牌机构沟通代销流程,通过代销平台继续披露净值。具有一定规模的私募还会选择进入券商代销白名单,因为与券商合作依然是扩大规模的重要方式。

某百亿量化私募直言,大型金融机构往往代销很多家管理人的产品,产品货架相对丰富,更容易掌握私募业绩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比对。出于品牌效应和对大型金融机构的先天信赖,投资者会优先根据金融机构筛选和比对后的推荐建议来购买。

不过,也有小型私募表示,代销机构要收取管理费和超额收益,私募募资展业性价比不高,因此,并没有选择代销机构,而是选择提升自身品牌建设能力、直销能力等,以吸引潜在客户。

多位受访私募人士表示,投资者在购买私募产品时,当然需要考察净值表现,但基金管理人的策略逻辑和投研能力更为重要。对于潜在新客户,虽然不能直接展示基金净值,但可以宣传公司、投研背景等信息。加强直销和品牌建设已成为业内共识。

据鹤禧投资介绍,他们不仅会通过代销平台继续披露净值,也会不断加强直销和品牌建设。在直销能力方面,鹤禧投资注意到,更多的客户实际聚焦点在市场判断、管理人的投资风格以及前瞻性思维。基于此,在路演期间,他们会跟客户着重阐述操作情况、行业分析及后市把控。

“未来,销售主要靠客户体验,很多私募机构逐步同质化,最终制胜不止靠业绩,还有服务和口碑。”在品牌建设方面,鹤禧投资表示,一方面,会积极参加各种行业评选,或以参赛的方式获取奖项来提高知名度,对外展示自身品牌;另一方面,努力服务好存量客户,并通过良好的客户服务来建立口碑。

鲍瑞海也认为,品牌建设能力与公司业绩和投研深度息息相关,内生性突破比外延式扩张走得更远。在他看来,服务分散的金融机构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因此,应该把重心放在产品线净值管理和投研管理上,自己控制产品发行的节奏,不再追随市场,做出自己的阿尔法。“直销能力得到核心客户的认同,也能持续扩大在金融机构的影响力。”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