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位基金经理离任!离任数创近九年同期新高
来源:中国基金报作者:张燕北 陆慧婧2024-09-03 15:35
(原标题:238位基金经理离任!)

今年以来基金经理离任消息不断,前八月离任数量已创下2015年以来同期新高。受访人士表示,行情波动带来的业绩挑战、行业发展加速带来的竞争压力等或是基金经理主动或被动离职的主因。

在离任基金经理“公奔私”或转行的另一面,新锐基金经理不断入场,其实这是行业流动性和人才流动的自然表现。伴随着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基金公司不断优化既有的人才激励机制和培养框架,未来公募行业吸引力依然强劲。

基金经理离任数创近九年同期新高

作为公募核心人才的基金经理变动一直备受关注,而今年频频出现的离任消息更是引发热议。数据则显示,基金经理离任数量已悄然创出多年以来新高。

据Wind统计,截至8月31日,今年前八月共有238位基金经理离任,较去年同期的206位同比增加13.4%。拉长时间来看,这一数据创近9年同期新高,非常接近2015年同期的历史最高纪录。2015年前八月有243位基金经理离任,选择“公奔私”居多。

谈及有关这波基金经理“离任潮”出现的原因,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分析称,基金经理离职分为主动选择和被动离职,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今年以来市场波动较大,不排除部分偏股型基金经理会由于业绩压力而被动离职。此外,部分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可能不适应当下市场风格,基金公司也可能会通过更换基金经理来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而基金经理主动离职的原因可能是寻求更好的发展赛道,例如更大的公募或非公募的资管机构。”他说。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也称,一般来说市场表现好的时候,基金经理由于跳槽主动离职的情况较多;市场表现差的时候,业绩欠佳无法完成考核被动离职的居多。A股市场长期震荡,许多公募产品业绩回撤幅度较大,业绩不好的基金经理容易被动离职。

“由于市场呈现比较明显的周期性,在市场相对低谷的阶段开始自己的新职业生涯其实是比较有利的选择,也可以视作基金经理对自己职业生涯的一种‘择时’。”另一位业内人士补充。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也指出,基金经理离职通常有两点原因,一是管理压力太大最后转行;二是业绩比较优秀,选择“公奔私”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对比2015年的离职高峰,当年上半年由于行情较为狂热,部分绩优基金经理选择离职管理私募,而今年多数基金经理是由于业绩压力而选择离任,只有少部分或由于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而离职。

部分基金经理面临“无基可管”

在基金经理离任人数上升的同时,行业人事变动出现新现象,例如基金经理“回炉”研究岗等,一些基金经理还面临“无基可管”的局面。

对此姚旭升表示,近几年A股市场连续调整,权益类基金管理难度提高,基金公司面临很大的经营压力。许多权益类产品因为业绩长期不佳或规模过小的原因清盘,随着基金清盘数量的持续增长,基金经理无基可管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面对无基可管的局面,基金经理可能会考虑转型至更加符合自身条件的岗位,比如转向私募基金、银行理财子等。这既是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调整,也是行业发展导致人才流动的必然结果。

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的观点类似。由于自2017年以来公募基金发展较快,基金经理人数快速增加。而自2022年至今基金规模承受一定压力,对人员需求随之减少,部分绩差的基金经理无法得到投资者认可。这属于市场自然的出清,从长期来看有利于实现行业的优胜劣汰。

“今年以来部分主动权益基金的基金经理可能会面临新基金发行不利的困境。” 李一鸣进一步说,“除投资者对权益类产品的风险偏好下降以外,另一个原因是随着市场有效性提高,使得主动基金战胜指数基金的难度有所提升,部分投资者偏向被动指数投资。”

业内表示,随着投资者对基金业绩和风险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基金经理需要不断拓展能力圈,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投资策略才能满足市场需求。

基金经理队伍总人数仍保持增长

事实上,最近十年,随着公募基金规模增长,基金经理队伍也在持续扩容。Wind数据显示,2014年,基金经理人数首次突破1000人,此后保持逐年增长的势头。2019年,全行业基金经理人数超过2000人,到了2022年首次突破3000人,最近3年总人数一直维持在3000人以上的水平。

截至今年9月2日,基金经理总人数达到3816人,相比去年年末增长了3.86%,这也意味着尽管有基金经理离职,也有更多的新人被提拔,包括华夏、嘉实、博时在内的3家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经理人数均在百人以上。

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行业的人才发展格局,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认为,通常来说,大型基金公司由于口碑、团队投研能力,以及福利待遇上的优势,在人才竞争上可能会引起相对于中小型基金公司的“虹吸效应”。从国外成熟市场的发展经验来看,公募基金行业可能会呈现“强者恒强”的马太效应,市场份额向头部公司聚集。中小基金公司想要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需要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业务上的破局。

在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看来,国内公募行业已经逐步进入由高速发展变为高质量发展的“下半场”。“从长期来看,未来公募行业的人才也将向经验更为丰富,专业能力更强的方向倾斜,能够面临复杂市场环境的基金经理将成为稀缺人才。”天相投顾基金评价中心表示。

还有业内人士建议,未来基金行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人才结构,提升专业能力,创新激励机制,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投资者的需求。特别是需要具备买方视角的人才,树立以客户的利益为中心的价值观,确保投资的目标和客户的利益始终保持一致。长期来看,随着行业更加成熟规范,以及投资者对专业投资服务需求的日益增长,公募基金行业的吸引力有望逐步提升。

排排网财富理财师姚旭升更是强调,证监会在《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引导基金管理人构建团队化、平台化的投研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投研人员占比和专业水平,扭转过度依赖“明星基金经理”的发展模式。

在他看来,“去明星化”可以减少基金公司通过押注赛道打造明星经理,以此扩大市场规模这种短期逐利的行为。未来基金公司应该会更加注重团队建设,通过专业的分工协作形成多元化的投资风格,打造出一支稳定且专业的投资团队对产品进行管理,降低产品运作对个人的过度依赖。这样即便是遇到人员异动的情况,也能保持基金策略的延续性。淡化明星基金经理个人对公司的影响,加强投研体系的建设和人才队伍的培养,促进行业形成健康稳定的发展趋势。

责任编辑: 冉超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