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观察|大模型“上车”的冷与热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21财经APP作者:孔海丽2024-08-29 10:25

汽车被认为是制造业最具高科技含量的领域之一,智能化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今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达到35.2%,已成为承载前沿技术的集大成之高地。

这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芯片上车和大模型上车,而它们最好的载体就是汽车技术的两大核心——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

智能座舱是智能化和网联化发展下的车载产品,通过集成各种传感器、控制器、显示器和通信技术,实现对车辆的智能化管理、控制和使用,提高驾驶和乘坐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度,是人车关系从工具向伙伴演进的纽带和节点。它一般包括信息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智能语音助手、车载互联网服务、个性化定制以及车内空气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功能。

在智能座舱方寸之间,汽车新势力必然不遑多让,科技企业也在各显神通,一场激烈的角逐正在悄然展开。

巨头涌入

8月28日,四维图新(002405.SZ)公告称,其与滴滴智慧交通共同增资南京四维智联。其中,滴滴智慧交通是以其持有的睿联星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作价4.5亿元及现金2.2亿元增资四维智联。

此次增资之后,滴滴智慧交通与四维图新对四维智联的持股比例分别为16.46%和27.01%。滴滴曾在2018年投资四维智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交易人士处获悉,睿联星晨代表的是滴滴智能座舱业务板块,归属于滴滴造车业务,与自动驾驶无关

此前的8月25日晚,赛力斯(601127)宣布115亿元入股华为引望,持股10%;8月19日长安汽车宣布旗下阿维塔以115亿元投资华为引望,获得10%股权。交易完成后,华为、阿维塔、赛力斯将分别持有华为引望80%、10%、10%股权。

华为不造车,而是利用其在5G通讯和云计算领域的优势,打造汽车智能化的全新生态。今年1月24日,华为将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两个领域的技术和资源全部注入到新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鸿蒙智行除与四大车企深度捆绑之外,还分别与多家车企提供不同的乾崑智驾和鸿蒙车机操作系统。

百度、商汤科技、英飞凌等科技企业也在智能座舱领域布局。

百度旗下的Apollo智能座舱系统,基于文心大模型,具备出行场景对话式交互、逻辑推理、策略规划和知识问答等多项能力,在当前智舱命令式交互下可覆盖全车多音区、毫秒级响应、免唤醒全时交互体验。

商汤科技旗下的商汤绝影智能座舱,基于多模态大模型、语言大模型、文生图大模型和“大医”医疗大模型等组成的AI大模型体系,提供以DMS、OMS为拳头产品的一站式座舱解决方案,其座舱AI软件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英飞凌与联发科合作,推出了一种易用型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强调其兼顾了经济性与安全性。

大模型“上车”爆发尚需时间

知名经济学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盘和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自动驾驶是智能座舱的最终目标,只不过当前高级别自动驾驶技术并不成熟,而智能座舱商业化落地门槛并不高,只需要有稳定的客户进行集成整合,就能让智能座舱普及。

2023年下半年以来,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探讨方向是垂直和细分,人们急于为它找到商用价值的兑现。而汽车作为所谓的第三空间,是被广泛看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大模型上车为智能驾驶带来了更多想象空间。

国泰证券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朱峰表示,一方面,大模型技术为智能座舱带来了更准确、流畅的语音识别与交互能力;另一方面,大模型技术的多模态特点可以综合处理语音、视觉、触觉等多种类型的数据,使智能座舱能更全方位地感知乘客和驾驶员需求,提供多模态且更专业化的服务;同时,智能座舱通过运用AI大模型,将能提供千人千面的语音识别、娱乐信息及驾驶辅助个性化定制服务,并将智能座舱的功能向更精细、智能和个性化的环境控制、健康管理、娱乐信息与车辆状况监测等诸多应用场景拓展。

但与此同时,大模型全面接入智能座舱仍有许多难点与挑战。

智能汽车所需的计算能力、数据规模,要远远超过手机和电脑。受制于车载设备的硬件条件,当前,大模型在车内的运算诉求暂时难以获得支撑。

算法研发也是大模型上车的难点。多模态交互所涉及的超声波雷达、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GPS、语音收集等多类传感器数据,但复杂数据的收集、获取与整合,本身就存在难点,并且海量的数据处理诉求,对算法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果大模型要向更高形态进阶,意味着更强大的芯片、更好的配置以及更高的成本。

盘和林认为,由于智能座舱领域进入的企业比较多,所以和主机厂商合作,或者和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智能座舱企业,在市场中更有竞争优势。

今年4月,百度发布了基于文心大模型打造的智舱大模型2.0,实现响应速度提升300% 、调用成本下降200%,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复杂命令,还具备一定的社交属性。

今年7月,蔚来推出的AI智能座舱,集成了芯片的硬件算力、全域操作系统的调度能力、独创情感引擎的算法能力、端云一体底盘架构、与手机深度适配的随车播功能等等。商汤将其开发的语言模型“商量 SenseChat”、“如影 SenseAvatar”等与座舱的深度融合,实现了多模态商用的突破性进展。

今年6月的一次论坛上,中科创达联合创始人、执行总裁耿增强表示,智能座舱现在的体验性还不太好,主要是因为算力不支持,如果端+云的混合AI得到量产化应用,大模型将在很大程度上颠覆目前的座舱体验。未来黑科技创始人兼CEO徐俊峰也认为,三年之内AI进车的威力就会被看到。

赛力斯、阿维塔重金投资引望,以及滴滴对智能座舱的注资,高估值之下,是否会在该领域引发一个投资泡沫?盘和林认为,智能座舱行业整体市场前景广阔,作为一种实际应用产品,现在还不存在投资泡沫的问题。

责任编辑: 胡青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网友评论
登录后可以发言
发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证券时报立场
暂无评论
为你推荐
时报热榜
换一换
    热点视频
    换一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