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晚间,川宁生物(301301)披露2024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5亿元,同比增长32.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96.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6亿元,同比增长95.02%。其中硫氰酸红霉素实现营业收入占比29.15%,头孢类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占比23.48%,青霉素类中间体实现营业收入占比40.72%,其他产品实现营业收入占比1.01%。
据介绍,报告期川宁生物一方面受抗菌药物市场需求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量价齐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另一方面公司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产量增加,同时通过节能降耗,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最终本期净利润同比上升,整体经营情况呈现向好的态势。
据了解,川宁生物经过多年潜心技术研究,已经在生产环节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技术集成,在核心技术、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实现了多项突破。公司独创的500m³发酵罐为目前全球范围内抗生素最大发酵罐,单批次产量和效率大幅度提高,规模化效益显著。同时,川宁生物注重创新投入,破解“卡脖子”难题,率先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成为我国首家酶法生产7-ADCA产品的企业,新工艺大幅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半年报显示,川宁生物上海研究院通过自主研发已向川宁生物交付的红没药醇、5-羟基色氨酸、麦角硫因、肌醇、角鲨烷、依克多因等产品,其中红没药醇已成功在“绿色循环产业园项目”进行试生产并已进入销售阶段,5-羟基色氨酸已进行试生产;麦角硫因已进入中试阶段;肌醇已进行试生产;角鲨烷已进入中试阶段,褪黑素正在小试验证;依克多因小试验证已完成。
同时,公司与北京微构工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合资公司“微宁生物”,利用公司现有产线进行PHA的生产,向全球客户提供PHA产能,加速推动PHA的产业化。未来可通过“一带一路”辐射亚洲、欧洲客户,以“PHA”向全球客户发出“绿色之约”,展示中国生物制造魅力,加快推动PHA绿色生物基材料的全球化,以实际行动助力“一带一路”的建设。目前该项目已经进入中试阶段,设备安装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
川宁生物方面表示,业绩增长得益于其在技术创新上的不断突破和市场拓展上的积极布局。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合成生物学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与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拓宽了市场领域。展望未来,川宁生物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化市场布局,致力于成为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领导者,为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秦声)
校对:王锦程